亥时·乡夜话梦,道统永赓续
六巷工坊的竹灯映着满墙照片:梯田上中老缅农户共编蓄水网,湿地间中俄朝农户共架滤污网,少年们在梯田插秧、在湿地采菱,UNEP专家与哈尼族农户共尝红米粑粑,FAO代表与赫哲族农户共品泥鳅汤……每张照片都沾着梯田的稻香与湿地的草香,藏着思想的温度与民心的交融。
“以前觉得《传习录》是‘哲学空谈’,现在才懂‘知行合一’是实践修田能增收;以前觉得《齐民要术》是‘古旧农书’,现在才知‘农本思想’是重农护田稳收成;以前觉得吕不韦‘兼收并蓄’是‘权术谋略’,现在才明‘跨境协作’能让中俄朝农户共赢,”李大叔翻着《水经注》批注,眼角泛着光。孙阿婆端来刚蒸的红米糕和泥鳅饼,分给众人:“下个月去非洲教编蓄水网,去南美教编滤污网,带点红米种和泥鳅苗,让他们也懂‘知行合一’能兴田,‘兼收并蓄’能护湿!”
小雨与全球少年视频约定:“明年办‘诸子思想寰宇治田治湿巡礼’,从云南梯田走到东北湿地,从埃塞俄比亚梯田走到潘塔纳尔湿地,最后回六巷开‘全球生态智慧百年盛典·田湿之约’,让世界看看中华古老思想如何让梯田常绿、湿地常青!”
亥时末,众人走出工坊,月光洒在老竹坡的竹林上,与梯田的星光、湿地的灯火、非洲梯田基地的灯光、南美湿地基地的灯光遥相呼应。林羽摸了摸衣褶里的梯田草与湿地草标本,叶片上沾着云南的梯田泥、三江平原的湿地泥、非洲的埃塞俄比亚田泥、南美的潘塔纳尔湿泥,还有一百一十四部诸子典籍的墨香——这些印记无声证明:中华诸子百家不是“历史的尘埃”,是破解全球生态困局的“活智慧”;六巷非遗也不是“过去的技艺”,是串联世界民心、传承千年道统的“文明纽带”。
他知道,六艺非遗的故事永不停歇。从六巷的老竹坡到西南梯田,从东北湿地到全球的每一处生态脆弱区,楠竹会继续扎根,草木会继续监测,少年会继续用诸子思想践行非遗,而“乡土非遗,寰宇大同”的梦想,会在每一次知行合一的践行、每一次兼收并蓄的坚守、每一代传承的接力里,愈发坚实——因为这梦想的根基,是中华五千年“天人合一、天下一家”的思想血脉,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永恒初心。
喜欢规则道书请大家收藏:(m.20xs.org)规则道书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