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腿坐下,赤石的神情瞬间进入一种奇异的宁静。他拿起第一根泥条,沿着罐底边缘,稳稳地盘绕上去。每盘一圈,他用手指蘸点清水,极其仔细地沿着泥条之间的接缝处反复抹压、揉搓,让它们彻底融为一体,不留一丝缝隙。
“慢…稳…心要定…”他喃喃自语,眼神像鹰隼般锐利,紧紧盯着手下缓缓生长的泥环。罐身渐渐隆起,像一个敦实憨厚的娃娃。赤石的手稳如磐石,动作不疾不徐。他巧妙地调整着盘绕的角度,让罐腹饱满圆润(容量大),罐颈微微内收(便于封口系绳)。
当泥条盘到接近他胸口高度时,赤石停下了。他拿起一块被打磨得异常光滑的鹅卵石(陶拍),开始有节奏地、轻柔而坚定地拍打罐身的内壁和外壁。“啪…啪…啪…”声音清脆而富有韵律。拍打不是为了破坏,而是为了新生——进一步压实泥料,消除隐患,更重要的是让罐壁变得厚薄如一,器形更加规整、圆润、流畅。阳光勾勒着他专注的侧脸,那是一种匠人特有的、心无旁骛的光芒。
罐坯在阴凉通风处静静地待了几天。这期间,赤石化身“寻宝猎人”。他攀上聚落附近的山坡,仔细搜寻。几块暗红色、相对松软的石头(赭石)和几块乌黑发亮、沉甸甸的石头(锰矿石)被他如获至宝地带回了家。他用另一块更坚硬的石头(石锤),极其耐心地将它们敲碎、研磨,直至变成粉末细若尘埃。赭石粉红艳如火,锰矿粉黑沉如夜。赤石小心地将它们分别盛在小陶碟里,加入清水和一点点粘稠的树汁(植物胶),调和成浓稠、色彩纯正的颜料。
几天后,大陶罐坯体摸上去润而不粘,正是绘画良机!赤石拿起一支精心削制、尖端磨得细而韧的芦苇杆笔,蘸饱了鲜艳的赭红色颜料。他没有立刻落笔。他闭上眼,深深呼吸。脑海中,溪水里那些穿梭的精灵——鱼儿流畅的脊背曲线,在水中优雅摆动的尾鳍,灵动好奇的圆眼睛……那是他最熟悉的生命,是清水河的恩赐,也是部落心中生生不息的图腾。他要将这生命的律动和对自然的感恩,永久地留存于陶罐之上!
睁开眼,眼神锐利而坚定。芦苇笔尖稳稳触到陶罐鼓起的腹部。他手腕悬空,屏气凝神,笔走龙蛇!一道流畅饱满、充满力量感的赭红色弧线跃然“罐”上——那是鱼儿的脊背!紧接着,灵动的鳃线、舒展的鱼鳍相继出现,最后一笔点下,一个浑圆的鱼眼仿佛活了过来!他没有画满整个罐子,而是在罐腹最饱满醒目的位置,精心绘制了一条姿态鲜活、线条简洁却极具神韵的写实鱼纹!鱼儿尾部仿佛还在轻轻摆动,下一秒就要游入水中。在鱼纹周围,他用蘸了黑色颜料的笔尖,轻轻点出一串串大小不一、错落有致的圆点,如同水中升起的气泡,又似点点星辰,瞬间增添了灵动与趣味。
整个绘画过程一气呵成。赤石仿佛与手中的笔、陶罐上的鱼融为一体,进入了一种忘我的境界。最后一笔落下,他才长长吐出一口浊气,仿佛完成了一场神圣的仪式。看着那条仿佛随时会游动起来的“鱼”,赤石疲惫的脸上绽放出满足的光芒。这不仅是装饰,这是他用心灵与自然对话的印记!
四、 火神的试炼:露天窑祭与暴雨之殇 (关键事件:露天堆烧工艺;突遭暴雨导致陶器骤冷开裂)
陶坯彻底干透,变得坚硬而轻盈。终于到了决定成败的最后关口——烧窑!这是最令人期待,也最令人心悸的时刻。赤石选择了当时最普遍的“露天堆烧法”。
他在聚落外围一处开阔避风地,先用石块垒起一个矮小的圆形基础。然后,他屏住呼吸,极其轻柔地将那件承载了他所有心血和期望的精美鱼纹大陶罐,以及几件新做的小陶碗、陶钵,稳稳放置在石圈中央。接着,他抱来早已准备好的燃料:干燥的茅草、细树枝铺垫在最里层(引火),然后是手腕粗的树枝(主燃),最外层是耐烧的粗木块和干燥的牛粪块(保温助燃)。他一层层、由内向外、由细到粗地堆叠,像搭建一座小小的金字塔,将陶器严密地包裹在核心。
点火前,赤石绕着柴堆走了好几圈,反复检查燃料的干湿、堆叠的疏密。他蹲下身,双手合十,对着柴堆核心低声祈祷,声音带着不易察觉的颤抖:“清水河神庇佑,火神爷爷息怒…请赐予这陶罐坚实的身躯,莫裂,莫炸,平安出炉…”心跳如鼓,手心全是汗。青芒、母亲桑榆和一些闻讯而来的族人屏息围观,空气中弥漫着紧张与期待。
赤石拿起一支燃烧的火把,深吸一口气,眼神决然,点燃了柴堆最底层的茅草!“呼啦——!”干燥的引火物瞬间爆发出明亮的火焰,贪婪地向上席卷,迅速吞噬了内层的细枝。很快,整个柴堆变成了一个剧烈燃烧的巨大火球!烈焰冲天,浓烟翻滚,热浪滚滚扑面,逼得围观人群连连后退。
赤石却像一尊雕像,钉在离火堆几步远的地方。汗水瞬间湿透了他的麻布短裤,烟灰扑了他满脸,熏得他眼睛通红刺痛。但他死死盯着火焰,全神贯注!他必须通过火焰的颜色(橙红→亮黄→接近白炽)、烟雾的浓淡(浓黑→淡白→近乎透明)和柴堆燃烧的声响(噼啪爆裂声),来判断火候的进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天朝魂请大家收藏:(m.20xs.org)天朝魂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