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公!”老鲁排众而出,他脸上还带着砸宫门时溅上的血迹,声音嘶哑却充满压迫,“厉王无道,祸国殃民!他逃了,但他的孽种还在!把他交出来!给死去的乡亲们一个交代!给所有受尽苦难的国人一个交代!”
召公虎站在台阶上,须发皆白,身形清瘦,却如一座山岳般挡住了所有人的视线。他环视着愤怒的人群,目光坦然而悲悯。
“诸位父老乡亲!”召公虎的声音洪亮而清晰,带着一种穿透人心的力量,“厉王失德,获罪于天,招致此祸,这是他咎由自取!他的罪过,自有天谴,自有后人评说!然……”
他话锋一转,语气变得无比沉重和坚决:“从前,我多次向天子进谏,天子不听,才有今日之祸!诸位怒火冲天,要杀太子泄愤。可是,杀掉王太子,天子难道不会认为是我在盛怒之下唆使你们谋杀太子吗?”(“昔吾骤谏王,王不从,以及此难也。今杀王太子,王其以我为雠而怼怒乎?”——《史记·周本纪》)
人群的喧闹稍微平息了一些,大家都看着这位以正直闻名、多次为民请命的老臣。
召公虎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晶莹,他用尽全力,说出了一句石破天惊、足以名垂青史的话:
“侍奉君主的人,即使身处险境,也不该怨恨君主!即使心有不满,也不该损害君主的骨肉至亲!此乃大义!今日诸位欲杀太子,便是陷老臣于不忠不义!诸位若执意要杀太子,以平息怒火……”召公虎猛地挺直了脊梁,一字一句,斩钉截铁:
“那么,就先杀了我的儿子来代替太子吧!”(“夫事君者,险而不雠怼,怨而不怒,况事王乎!” … “乃以其子代王太子,太子竟得脱。”——《史记·周本纪》)
死寂!
绝对的死寂笼罩了愤怒的人群!
所有人都被召公虎这义薄云天、以子换命的举动彻底震撼了!老鲁高举的木棍僵在了半空,老崔张着嘴,忘记了合拢。那些燃烧着复仇火焰的眼睛里,第一次出现了迷茫和……动容。
召公虎转身,步履沉重却无比坚定地走向内室。很快,他牵着自己年仅七八岁的亲生儿子走了出来。孩子似乎预感到了什么,小手紧紧地抓着父亲的衣角,大眼睛里充满了恐惧,却没有哭闹。
召公虎强忍着剜心之痛,将儿子推到了人群面前。他闭上眼,两行浊泪无声滑落。
看着这个无辜孩童恐惧的模样,再看看召公虎那瞬间仿佛老了十岁、却依旧挺拔如松的背影,一股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在人群中弥漫开来。仇恨依旧在燃烧,但那其中,多了一份对眼前这位老人如山岳般正直与牺牲精神的敬畏。
老鲁手中的木棍,终于缓缓地、沉重地垂了下来。他喉咙滚动了一下,发出一声沙哑的叹息:“罢了……罢了……召公……我们信你!” 他猛地转身,对着身后的人群吼道:“走!昏君逃了,王宫空了!我们去清算那些吃人的卫巫!清算那些为虎作伥的爪牙!”
人群的怒火找到了新的、更直接的目标,如同退潮般离开了召公府邸。召公虎紧紧抱住自己失而复得、吓得瑟瑟发抖的儿子,老泪纵横。而暗室中的太子静,听着外面发生的一切,早已泪流满面。召公虎用忠义和大爱,在历史的血腥时刻,保住了周王室复兴的最后一丝火种。
真正的忠诚与道义,超越对权力的敬畏,植根于对生命的尊重和对责任的担当。在至暗时刻,总有人以燃烧自己的方式,点亮人性的光辉,为未来留下希望的火种。
共和初立,曙光破晓(公元前841年,暴动平息后,镐京)
周公、召公联合执政,“共和行政”开启,共和元年诞生
厉王逃遁彘地,太子静深藏于召公府邸。愤怒的国人捣毁了王宫象征性的部分(未彻底焚毁),将那些作恶多端的卫巫和死忠厉王的爪牙揪出来进行了清算。镐京城经历了一场风暴般的洗礼。
最初的狂怒如同退潮的海浪,渐渐平息下来。然而,留下的却是一片巨大的权力真空和茫然无措。天子跑了,太子年幼且不宜露面(召公藏匿太子之事并未公开,国人只知太子失踪)。周王朝的统治核心,骤然崩塌!
镐京城内,街头巷尾,劫后余生的人们脸上除了疲惫,更多的是茫然:昏君跑了,接下来怎么办?谁来掌管这庞大的国家?天下会不会大乱?
恐惧和无措开始在人群中蔓延。
“没有天子了……这……这如何是好?”
“诸侯们会不会趁机打进来?”
“我们……我们是不是闯大祸了?”
就在这彷徨不安的时刻,两位德高望重、深受国人敬重的老臣站了出来——周公(周定公,周公旦的后裔)和召公虎。
他们没有选择拥立年幼的太子(时机未到且风险巨大),也没有寻求任何一位王室近支(以免引发新的争夺)。他们做出了一个在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决定:共同执掌政权,代行天子之职,以稳定国家,恢复秩序!
在象征王权的明堂(虽然王宫受损,但明堂作为重要礼仪场所尚存),周公与召公虎召集了镐京城内有威望的国人代表、低级贵族以及忠于王室的官员。
周公须发皆白,面容温和而睿智,他首先开口,声音沉稳有力:“诸位父老!厉王失道,自弃于天,远遁彘地!此非国人之过,乃其倒行逆施之果也!然,国不可一日无主,政不可一日不行!”
召公虎紧接着站起,目光如炬,扫视全场,他洪亮的声音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和安抚人心的力量:“天子避位,太子年幼。为免天下动荡,黎民再遭涂炭,我二人,受命于危难之际,愿暂摄国政,与诸位贤达共商国是,同守社稷!此乃‘共和’,意为和衷共济,共理国政! 直至天命有归之时!”
“共和?”人群中发出一阵低低的议论声,随即是越来越多的认同。这两个字,如同黑暗中划亮的火把,瞬间驱散了迷茫!
“周公仁德!召公忠义!我等信服!”
“对!只有二公能主持大局!”
“支持共和!恢复秩序!”
国人代表们纷纷表态。他们亲手推翻了暴君,此刻更渴望的是安定。而周公、召公的威望和“共和”的理念,恰恰给了他们最需要的定心丸。
…~……
喜欢天朝魂请大家收藏:(m.20xs.org)天朝魂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