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明视等人死里逃生,狼狈不堪地踏上归秦之路。行至黄河边,孟明视望着滔滔河水,百感交集,对追来的晋国使者(阳处父假意赠马拖延)叩首道:“晋君之恩,不以衅鼓(杀我们祭鼓),使归就戮于秦。寡君若杀我,死且不朽!若得寡君赦免,三年之后,必当亲来拜谢今日‘厚赐’!”(埋下了复仇的种子)。
:胜利的喜悦中,往往潜伏着致命的松懈。崤山之败,败在轻敌冒进,败在情报缺失(未探明晋军动向),更败在侥幸心理。它如一面血染的镜子,映照出任何忽视风险、低估对手的莽撞行为,终将付出惨重代价。
:浴火西疆,穆公独霸(公元前627年 - 公元前621年)
核心事件:秦穆公素服迎败将;深刻反省,承担责任;坚定不移启用孟明视;战略转向,全力经略西戎;以德服人,以智伐戎;益国十二,开地千里;周天子赐金鼓,封“西戎霸主”。
孟明视三人衣衫褴褛地回到雍城。他们扑倒在宫门外,以为等待自己的是暴君的雷霆之怒和死亡的惩罚。雍城内外,一片悲泣之声,家家户户几乎都有男丁丧命崤山。
然而,宫门缓缓打开,走出来的秦穆公却没有身着王袍,而是一身白色的素服!他亲自走到城外迎接败军之将,看到跪倒在地、伤痕累累的孟明视等人,老泪纵横:“孤之过也!悔不听蹇叔之言,致使三万将士埋骨他乡,此乃孤之罪过!非尔等之罪!卿等何罪之有?”(《左传·文公元年》:“孤以不用百里奚、蹇叔言以辱三子,三子何罪乎?”)他亲自扶起三人,痛心疾首地自责,并将崤山之败的全部责任揽在自己身上,宣告全国:“从此以后,绝口不提崤山之败!”
更令人震惊的是,秦穆公不仅没有惩罚孟明视等人,反而官复原职,信任如初!他对孟明视说:“寡人知耻而后勇,望卿亦如此!”朝野一片哗然。老臣们担忧:“孟明丧师辱国,岂能再用?”秦穆公却力排众议:“胜败乃兵家常事。孟明有勇有谋,忠勇可嘉。败因在孤,岂能迁怒于将?”这份胸襟与担当,让孟明视等人感激涕零,心中复仇的火焰被忠诚与报恩的炽热所取代。
崤山的惨败,彻底惊醒了秦穆公的东进美梦。他冷静下来,环视秦国版图:东边是强大的晋国,铜墙铁壁,崤函天险已证明难以逾越。南边是巍峨的秦岭和日渐崛起的楚国。出路何在?他的目光最终落在了西方——广袤无垠、戎狄杂居的陇西高原!
“东边受阻,何不西拓?”秦穆公拍板定策,“戎狄散居,民风彪悍,土地广袤!若能收服诸戎,拓地千里,岂非另辟霸业之途?”
他任命孟明视为大将,由余(一位投降的戎族贤才,深谙戎情)为谋主,制定了“以德怀柔,以武慑服”的西进战略:
怀柔政策: 对愿意归顺的戎族部落,秦穆公真诚以待,厚赏其首领,尊重其习俗,甚至将宗室女嫁予戎王。比如对绵诸戎王赠送女乐(乐队舞女),瓦解其斗志(《史记》)。
武力征伐: 对那些桀骜不驯、屡屡犯边的强大戎狄部落(如陆浑之戎、义渠之戎等),则由孟明视、由余率精锐秦军进行坚决打击!孟明视憋着一股复仇的狠劲,带领秦军像猛虎下山般扫荡西疆。他吸取崤山教训,作战勇猛而不失谨慎,情报为先,稳扎稳打。
离间分化: 利用由余对戎族内部矛盾的了解,巧妙离间分化各戎部,使其不能联合抗秦。
经过多年不懈努力(约公元前624年达到高潮),秦国在西域取得了辉煌成就:“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史记·秦本纪》)。秦国疆域向西、向北大大拓展,直达今日甘肃、宁夏一带。大量戎狄部落或被征服,或主动归附,成为秦国的属民和兵源。秦国国力空前强盛,成为名副其实的西方霸主!
秦穆公的功业传遍天下。连**周天子(周襄王)也遣使送来象征征伐之权的金鼓(青铜錞于)
…~………
喜欢天朝魂请大家收藏:(m.20xs.org)天朝魂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