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已尽矣!荆卿岂有意哉?丹请得先遣秦舞阳!”(时间到了!荆卿难道改变主意了吗?请让我先派秦舞阳去吧!)太子丹的语气带着催促和焦虑。他临时指派了自己门下一位十三岁就敢杀人的勇士秦舞阳作为副手(史载“燕国有勇士秦舞阳,年十三,杀人,人不敢忤视”)。
荆轲看着年轻气盛却难掩紧张的秦舞阳,又望了一眼空空如也的来路,心中掠过一丝遗憾和不祥的预感。但他深知,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他怒斥太子丹:“何太子之遣?往而不返者,竖子也!且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太子这样派遣是什么意思?只顾去不顾完成使命回来,那是没脑子的小子!何况是拿着一把匕首进入凶险难测的强秦?我迟疑的原因,是要等我的朋友一起去。现在太子觉得我拖延了,那就告辞出发吧!)
说罢,荆轲决然登车。
就在车轮即将滚动的那一刻,高渐离猛地击响了手中的筑!那筑声初时哀婉低回,如同呜咽的易水,旋即转为高亢激越,如同金戈铁马,刺破寒空!荆轲胸中激荡,和着筑声,引吭高歌,声音苍凉悲壮,直冲云霄: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史载原句)
慷慨激昂的歌声在凛冽寒风中回荡!送行之人无不“瞋目,发尽上指冠”(瞪圆眼睛,怒发冲冠),胸中充塞着悲愤与壮烈!高渐离的筑声越发急促高昂,如同催征的战鼓!
荆轲唱罢最后一句“探虎穴兮入蛟宫,仰天嘘气兮成白虹!”(探龙潭入虎穴,仰天吐气化作白虹贯日!),猛地一甩袖袍,不再回头!车马疾驰,载着荆轲和他那年轻忐忑的副手秦舞阳,卷起一路烟尘,义无反顾地奔向死神盘踞的咸阳!易水呜咽,寒风凛冽,天地间只留下那悲壮的余音和一个决绝的背影。
【本章启示】 荆轲的慨然赴死(担当)与樊於期的血祭(牺牲)展现了极致情境下的信义抉择。这警示我们:重大使命(救燕)往往需要非凡勇气(刺秦)与关键代价(献头);面对历史转折点(秦统),个体抉择(荆轲行)虽悲壮却闪耀人性光辉;易水诀别提醒我们,有些路明知无归,仍须为信念前行。
2:图穷匕现,龙殿惊魂(公元前227年冬,秦国咸阳宫)
主要事件: 荆轲与秦舞阳抵达咸阳,以献图献头之名得以面见秦王。秦舞阳殿前露怯,荆轲处变不惊,从容应对。图卷展开至尽头,匕首显露,刺杀行动瞬间爆发!
咸阳宫巍峨耸立,如同匍匐的巨兽,散发着冰冷而威严的气息。重重宫阙,森严戒备。荆轲与秦舞阳手持盛放樊於期人头的匣子和卷起的督亢地图,在秦国负责礼仪的傧相引导下,穿过长长的台阶,走向决定命运的大殿——咸阳宫正殿。
殿内,秦王嬴政高踞于王座之上。他正值壮年,扫平六国的野心勃勃燃烧,威严日盛。听闻燕国畏惧秦国兵威,主动献上叛将头颅和富庶之地图,心中不免得意:“看来燕国是识时务的。”他特意安排了盛大的朝会,接受燕使的“归降”,以此震慑其他诸侯。
大殿两侧,文武百官肃立,气氛庄严肃穆。空气仿佛凝固,只有侍卫甲胄偶尔碰撞发出的轻微声响。嬴政锐利的目光,穿透冕旒的珠帘,落在缓缓走入大殿的两个身影上。
走在前面的荆轲,神色平静如水,步履沉稳,双手恭敬地捧着装有樊於期头颅的匣子。而紧随其后的秦舞阳,这位在燕国号称“勇士”的少年,平生第一次踏入如此宏伟森严的宫殿,第一次面对如此多的达官显贵,尤其是感受到王座上那道洞察一切的目光时,巨大的压迫感瞬间击垮了他!
秦舞阳的脸色“唰”地变得惨白如纸(史载“色变振恐”),捧着地图卷轴的双手开始不受控制地剧烈颤抖,牙齿咯咯作响,豆大的冷汗顺着额头滚滚而下!他那惊恐万状的样子,与庄严肃穆的大殿格格不入,立刻引起了秦国群臣的疑虑。
“这个燕国副使,为何如此恐惧?”大臣们交头接耳,怀疑的目光如同利箭射向秦舞阳。殿前武士的手,下意识地按住了佩剑的剑柄!气氛骤然紧张!
千钧一发之际!走在前面荆轲的脚步没有丝毫停顿。他仿佛背后长了眼睛,感受到了秦舞阳的崩溃和四周骤起的杀气。他心中暗叫不好,但面上却依旧波澜不惊,甚至回头对秦舞阳露出了一个温和、略带歉意的笑容,然后转向王座上的嬴政,从容一揖:
“大王恕罪!北蕃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得毕使于前!”(他是北方边远蛮夷之地没见过世面的粗人,从未见过天子的威严,所以害怕得发抖。希望大王稍微宽容他一下,让他能在大王面前完成使命!)(史载荆轲原话)
荆轲的声音不高,却异常清晰镇定,带着一种令人信服的力量。这番合情合理的解释,暂时打消了秦王的疑虑。嬴政看着荆轲沉稳的气度,心想这才是大国使节该有的样子。他挥了挥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天朝魂请大家收藏:(m.20xs.org)天朝魂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