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大锤看着手里沉甸甸、原本能换一家人半月口粮的铁锄,如今像个烫手山芋,气得浑身发抖:“我去他姥姥的‘宝货’!老子打个铁,还得先学会算天书?!”绝望之下,他狠狠把锄头砸在路边石墩上,火星四溅。
警示: 当货币体系复杂到连专业者都无所适从,它就不再是交易的桥梁,而是掠夺的迷宫。脱离实际的“创新”,终将被现实无情嘲弄。
3.禁令如山:钱币下的累累白骨
宝货不行,民怨沸腾。王莽的对策不是反思,而是祭起更血腥的法令——严禁私藏、使用五铢钱!违者视为“扰乱币制”,重则弃市(杀头),轻则流放、罚为官奴!官府悬赏告发,一时间,告密之风如同瘟疫般蔓延。(《汉书·王莽传》:“敢挟五铢钱者…投诸四裔!”)
南阳宛城郊外,月色惨白。农夫孙老实(此前田地已被五均赊贷夺走)蜷缩在破草棚的角落,颤抖着手,从墙缝里抠出一个小陶罐。里面藏着几十枚磨得发亮的五铢钱——这是他爹临死前留给他的最后念想,也是他心底最后一点活下去的指望。
“娃他娘…实在熬不住了…”孙老实看着草席上饿得奄奄一息的妻儿,声音嘶哑,“明天…明天俺冒险去趟黑市…换点糠回来…万一…”他不敢说下去,泪水混着泥土糊了一脸。
第二天晌午,集市角落阴影里。孙老实刚和一个面生的粮贩捏完袖口(摸手指谈价),接过一小袋麸皮,手里几枚五铢钱还没焐热,几个如狼似虎的差役猛扑上来!“好哇!人赃并获!胆敢私用禁钱!”为首的官差一把揪住孙老实的头发,从他怀里搜出剩下的铜钱!
“大人!饶命啊!”孙老实魂飞魄散,跪地磕头如捣蒜,“小的…小的只想给娃换口吃的…没想犯禁啊!”
“闭嘴!律令如山!”官差狞笑,“带走!按律,私用禁钱超过五枚者——弃市!”
围观人群死一般寂静,人人脸上写满恐惧和兔死狐悲的哀伤。孙老实像破麻袋一样被拖走,地上只留下那袋散落的麸皮和几枚沾了泥土的五铢钱,在正午的阳光下闪着刺眼的、绝望的光。
在长安,连曾是“五均司市师”座上宾的商人钱茂也未能幸免。新贵贾六觊觎钱茂最后一点产业已久,一封密举报到他“私藏大量五铢钱意图不轨”!官府差役如狼似虎冲入钱宅,从后院枯井里果然搜出几大坛沉甸甸的五铢钱!
“贾六!你这忘恩负义的王八蛋!不得好死!”钱茂被枷锁套颈拖走时,对着贾六藏身的街角发出泣血的诅咒。贾六摇着新铸的“壮泉四十”铜钱串,得意地啐了一口:“呸!不识时务的老东西!抱着你的废铜烂铁见阎王去吧!如今是‘宝货’的天下!”法令的严苛与人心的险恶交织,将长安城变成了巨大的捕兽夹。
警示: 当律法不再庇护生存的挣扎,反而成为罗织罪名的屠刀,它的威严便荡然无存,只剩下血腥的恐怖。苛政猛于虎,而支撑苛政的恶法,尤甚!
4.钱荒末世:以物易物的悲凉轮回
始建国天凤年间(约公元14年),王莽的宝货制彻底崩盘。官府铸造的新钱(如“货泉”、“货布”)轻劣不堪,贬值如同雪崩。“二十八品”成了无人能懂的笑话,交易彻底瘫痪。帝国经济,一夜退回到了最原始的“以物易物”时代。
长安东市,昔日繁华的街市变得诡异而凄惶。再也听不到钱币的叮当声,取而代之的是此起彼伏、焦灼绝望的吆喝:
“三升新小米!换半尺厚实的麻布!有没有换的?”
“祖传的青铜灯盏!只换两斗粗盐!急用!”
“会修屋顶!手艺好!一天工换一家人三顿饱饭!”
老铜匠刘三锤的铺子早已关门。他蹲在街角,面前摊着几件精心打造的铜勺、铜壶,旁边立着块破木牌:“铜器换粮”。一个面黄肌瘦的妇人牵着孩子走来,手里紧紧攥着两个干瘪的麦饼:“老师傅…俺…俺就剩这点口粮了…能…能换个煮粥的小铜锅吗?”
刘三锤看着孩子凹陷的脸颊和妇人眼中卑微的祈求,心像被针扎一样。他默默拿起一个最小的铜锅,塞到妇人手里:“拿去吧…孩子要紧。”妇人千恩万谢,留下一个麦饼,羞愧地拉着孩子飞快跑了。刘三锤拿着那半个巴掌大、硬得像石头的麦饼,老泪纵横——他耗尽心血的手艺,如今只值这点果腹之物!
更讽刺的是官府强征赋税。差役闯进宛城郊外仅存的几家农户,拿着“宝货制”的税册咆哮:“尔等刁民!田赋三十钱!算赋一百二十钱!口赋…统统折算成‘布货上品’缴纳!逾期加罚!”
农户李大牛噗通跪倒,指着空荡荡、连种子都被吃光的粮囤哭喊:“官爷!您看看!连耗子都饿跑了!俺们拿什么缴布啊?拿命吗?”差役环顾徒有四壁的破屋,也知榨不出油水,只能骂骂咧咧在税册上画个叉,赶往下家。赋税体系名存实亡,官府权威扫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天朝魂请大家收藏:(m.20xs.org)天朝魂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