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间流露出的熟稔与关心,让戚睿涵心头一暖。他几乎能想象出对方发出这条消息时,那带着调侃又含着鼓励的神情。他手指在屏幕上飞快地敲打,回复道:“刚考完,感觉身体被掏空……[瘫倒] 不过应该问题不大,挂科是不至于的,谢谢姐姐关心。”他顿了顿,想起考场上那些令人头晕目眩的符号,又带着点自嘲地加了一句,“就是概率论这玩意儿,跟我可能有点五行相克,八字不合。它认识我,我不认识它。”
消息刚发过去没多久,手机就轻轻震动了一下,提示新消息。如苑姐回复得很快:“哈哈,没事就好。你们这些文科生的脑子,天生就跟这些冷冰冰的符号公式较劲,是难为你了。[摸摸头] 考完了就好好放松一下吧,别想那么多了。”
“正有此意呢,”戚睿涵继续回复,分享着刚刚确定的计划,“跟室友李大坤约好了,过几天去舟山的海岛上转转,避避暑,看看海,换换心情。”
“舟山不错啊,海岛风光很有特色,比我们北方的海要秀气一些。注意安全,尤其是下水的时候,别去危险区域。那边海鲜也多,尝尝鲜就好,小心别吃坏了肚子。”刁如苑像个体贴的姐姐一样,细心地叮嘱道。
“放心吧姐,我们会的,都是成年人了,会照顾好自己的。”戚睿涵心里暖暖的,手指在屏幕上停顿了一下,很自然地转换了话题,这是他和她交流的常态,思维跳跃,却总能无缝衔接,“说起来,刚才考试的时候,我脑子里偶尔还会神游天外,闪过之前咱们讨论过的明末局势。你说,历史是不是充满了偶然?要是吴三桂当初在山海关,脑子能清醒点,没那么冲动行事,后续的历史走向,会不会完全是另一个样子?”
他这话题转得突兀,从轻松的假期计划瞬间切入沉重宏大的历史假设,却正是他们之间最熟悉、也最乐在其中的交流方式。历史,尤其是明末清初那段充满矛盾、悲剧、遗憾与无限可能性的激荡岁月,是他们之间最长久的共同语言和精神纽带。
果然,手机那头的刁如苑立刻被勾起了兴趣,回复的语句都显得紧凑了些:“哦?看来考试都没能完全束缚住你这颗热爱历史的心啊?[笑] 你又有什么新的奇思妙想了?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引清兵入关,这几乎是史学界和民间共识的定论了。难道你觉得,在这看似铁板一块的定论背后,他还有其他不那么‘恋爱脑’的选择?”
“定论是定论,”戚睿涵调整了一下坐姿,让自己在床铺上靠得更舒服些,开始认真地、一条条地输入自己的思考,仿佛在进行一场无声的学术讨论,“但我觉得,‘冲冠一怒为红颜’这个说法,把那么宏大、复杂、影响深远的一个历史事件,简单归结到陈圆圆一个女人身上,是不是太过戏剧化,也太小看吴三桂作为一个成熟军事将领和政治人物的基本考量了?”他组织着语言,试图清晰地表达自己模糊的感觉,“我总觉得,这里面掺杂了太多后世文人的演绎和想象。吴三桂当时处在那个关键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节点上,手握堪称明末最精锐的武装力量之一——关宁铁骑,他夹在刚刚攻破北京、气势正盛但内部未必稳固的李自成大顺政权,和关外虎视眈眈、锐气逼人的多尔衮大清集团之间。他的选择,确实能像蝴蝶效应一样,影响整个东亚后来几百年的历史走向。但‘怒’的成分或许有,但更多的,恐怕是权衡,是利弊计算,是出于自身和集团生存利益的冷酷判断。”
他顿了顿,继续输入:“我一直在想,他当时或许真的有第三条路,或者说,有更好的选择。比如……”
“比如暂时归顺李自成,联合抗清?”刁如苑似乎猜到了他的思路,接话道,“但这风险也极大,几乎是火中取栗。大顺政权初立,根基未稳,内部派系林立,李自成本人及其核心集团对待明朝降官降将的态度,似乎也并不总是那么友好和信任,刘宗敏等人拷掠明朝官员的行径就是明证。吴三桂的家产被抄,父亲被拘,爱妾被夺(如果陈圆圆事件属实),这些个人恩怨与政治上的不信任感交织在一起,让他很难对李自成集团产生归属感和安全感。”
“对!这就是最关键的矛盾点了!”戚睿涵的手指在屏幕上飞舞,仿佛找到了知音,思维愈发活跃,“如果……我是说如果,当时有一个足够分量的契机,能有效打消吴三桂对李自成的深刻疑虑;或者,有一个他极为信任、且具备长远战略眼光的人在他身边,为他冷静分析天下大势,明确指出联顺抗清(或者说,借顺之力先抵御外侮)的可能性与绝对必要性,让他看到这不仅关乎民族大义,从长远看也更符合他自身集团的根本利益……那么,山海关的那扇门,是不是就可能不会向满洲人打开了?那么,后续的南明诸政权、坚持抗清的夔东十三家、海上的郑成功集团,乃至整个华夏文明的命运轨迹,可能都会因此而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他的思绪飘向了那个充满无限可能的历史岔路口,心中涌起一种探究“可能性”的激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明末穿越,闯王一统请大家收藏:(m.20xs.org)明末穿越,闯王一统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