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微微颔首,荀彧的大义与程昱的务实,如同车之两轮,让他心中的天平已然倾斜。但他依旧将目光投向了那对年轻的谋士组合,尤其是总能带来意外之见的周晏:“奉孝、子宁,大势已明,然具体方略,尔等何以教我?”
郭嘉早已放下了手中把玩许久的玉佩,那双灵动的眸子此刻闪烁着洞悉一切的光芒,仿佛已经看到了数年乃至数十年后的格局。他坐直了身子,虽然姿态依旧带着几分随意,但语气却异常清晰锐利:
“主公,迎,必须要迎!此乃定鼎之基,毋庸置疑。”他先定下基调,随即话锋一转,“然则,如何迎,却大有讲究。文若先生言其利,仲德先生言其要,嘉则言其法。洛阳残破,几无屏障,绝非定都之地。若将天子百官直接迎至兖州州治,确如方才诸公所虑,易生掣肘,且目标太大,易招致四方围攻。”
他伸出手指,在空中虚点,仿佛在勾勒一幅宏大的蓝图:“嘉以为,不若另择一处地处中原腹地、水陆便利、易守难攻,且最关键的是——便于主公全然掌控之新城,作为天子驻跸之所,亦即新的都城。譬如……颍川之许县?”他顿了顿,观察了一下曹操的反应,继续道,“此地西接洛阳,东连兖豫,北望河内,南临荆襄,地势平缓却非无险可守,更兼土地肥沃,利于屯垦。且,非朝廷旧都,无盘根错节的旧势力,一切皆可从新规划,便于主公施为。”
“再者,出兵需快!以精骑锐卒,星夜兼程,务必抢在袁绍反应过来之前,率先抵达洛阳,掌控局面。但姿态需做足,显是忠心护驾,雪中送炭,而非强兵挟持,授人口实。此中分寸,至关重要。”
压力给到了周晏。他正努力消化着这注定要载入史册的巨大转折,听到曹操询问,下意识地揉了揉因连日处理文书而有些发胀的额角。迎奉天子……他知道这是曹操霸业乃至整个三国历史的关键一步,利弊都极其分明,操作更是如履薄冰。他整理了一下被郭嘉宏大构想激荡的思绪,尽量用符合这个时代逻辑、又能体现自身特质的方式表达:
“将军,”周晏的声音依旧带着点慢吞吞的味道,但内容却条理分明,“文若先生所言乃正道沧桑,奉孝之策乃机变奇谋,皆切中要害。天子,终究是天下共主,其象征意义,在当今乱世,非但未曾减弱,反而因其蒙难而更具凝聚力。迎奉天子,于大义名分,于招揽四方贤才,于未来征伐不臣,皆有莫大好处,确如文若先生、仲德先生所言,乃根本之策。”
他话锋一转,开始切入务实的操作层面:“至于奉孝所虑之耗费与掣肘……晏以为,其策甚妥。择新城而都,如许县,既可避开洛阳废墟与复杂旧势力,又能将中枢置于我军势力辐射之内,实为上选。此外,于具体安置上,”他顿了顿,似乎在斟酌用词,“迎奉之后,对天子本人,需极尽臣礼,供奉周全,以示尊崇,此乃安定人心之基;然对于随行之公卿百官,则需……嗯,‘量才录用’,确有实学者,可委以相应事务;而无甚才干、只知清谈或摆弄权术者,则不妨‘荣以虚位’,厚其俸禄,尊其名号,却不必使其干预核心机要。总而言之,军政钱粮、人事任免等实权,仍需牢牢掌握在将军及其信任的股肱之臣手中。简而言之……尊天子以令不臣,握实权而避虚文。如此,或可最大限度获取其利,而规避其弊。”
他这番话,没有荀彧的理想主义激情,没有郭嘉的天马行空,也没有程昱的冷硬决绝,却如同一位技艺精湛的工匠,将前三人提出的战略蓝图、奇谋构想与风险警示,糅合、打磨,补充上了最为关键、也最需谨慎处理的内部操作细节,使其变得清晰、可行。
曹操听完麾下这四位风格迥异、却智慧超群的谋士——理想之锚荀彧、现实之刃程昱、奇策之锋郭嘉、务实之砥周晏——的见解,胸中豁然开朗,再无半分犹豫。他猛地从主位上站起,身躯挺拔如松,一股睥睨天下的气势油然而生。
“诸公之论,字字珠玑,深得吾心!”曹操声若雷霆,斩钉截铁,目光锐利如鹰,扫视全场,“天子有难,为人臣者,岂能坐视不顾,畏缩不前?!迎驾之事,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他不再给争论留下任何空间,一连串的命令如同疾风骤雨般下达:
“曹仁、乐进听令!命你二人,即刻点齐一万精兵,多为骑兵,携带部分粮草医药物资,星夜兼程,赶往洛阳护驾!首要之务,确保天子与公卿安全,肃清洛阳周边威胁,并详细探查道路情形、洛阳残破程度及粮草储备!”
“荀彧、程昱听令!统筹调度兖州粮草物资,全力保障大军后勤!同时,着手规划迁都许县事宜,勘定地址,筹备建材,招募工匠,此事关乎未来根基,务必周密!”
“郭嘉、周晏听令!随我坐镇鄄城,统筹全局,密切关注袁绍、袁术、刘表等周边诸侯动向,若有异动,随时献策应对!”
“诺!”堂下文武,无论先前持何意见,此刻见主公意志已决,且策略周详,皆轰然应命,声震屋瓦。一股昂扬的斗志与肩负历史的使命感,在每个人心中升腾。
喜欢三国:无冕之相请大家收藏:(m.20xs.org)三国:无冕之相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