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语气带着一种冰冷的笃定,那是掌握绝对力量后的自信。“但我们现在还需要他们,需要他们的知识,需要他们的人脉,需要他们来维持这个庞大帝国的基层运转。所以,有些表面文章,不得不做。有些骂名,不得不背。”
说到这里,周晏的眼神微微恍惚了一下,似乎想起了什么。他走到窗边,望着窗外沉沉的夜色,声音里带上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清晰与坚定,仿佛也是在对自己重申:“文若兄,若非当年孟德兄将我带入营中,若非……若非子修(曹昂)意外早逝,我可能至今仍在某个角落里,浑浑噩噩,沉迷于那些被你们视为‘奇淫巧技’的物事之中,对外面的尸山血海、易子而食漠不关心。”
他转过身,目光灼灼地看向荀彧,那眼神清澈、坦荡,却又带着一种近乎残酷的清醒:“我经历了宛城之殇,目睹了淮南之乱,亲历了官渡的血海。我看到了太多……我才渐渐明白,我周晏理解的‘天下’,不是那一家一姓的庙堂,而是这普天之下,千千万万的汉家儿女!我的目标,从头至尾,就是结束这该死的乱世!让我们的民族,让这片土地上的汉人,能够喘过气来,能够延续下去,不再受战乱流离之苦!而不是为了匡扶那个早已名存实亡、甚至自身就是混乱源头的汉室,为他刘姓一家而活!”
他深吸一口气,一字一句道:“纵观天下诸侯,刘表守户之犬,刘璋暗弱无能,孙权偏安一隅,袁绍……已成昨日黄花。唯有曹孟德,他能理解我的想法,能支持我那些看似离经叛道的举措,能给我足够的空间和权力,去实现这个目标!只有他!所以,我选择他,我辅佐他,无关汉室,只关苍生!”
这一番石破天惊的话语,如同惊雷,在荀彧耳边炸响。他怔怔地看着周晏,看着这个他一路看着成长的年轻人,此刻身上散发出的那种超越时代的视野与决绝。他何尝不理解周晏胸中所想?那“让天下汉人得以喘息”的宏愿,与他“匡扶汉室、安定黎庶”的理想,在底层逻辑上,并非完全背道而驰。只是路径不同,只是那“忠君”的执念,如同枷锁,牢牢束缚着他。
荀彧沉默了。满腔的怒火在周晏这坦诚到近乎残忍的剖析面前,渐渐熄灭,只剩下无尽的疲惫与苍凉。他追求的是秩序的恢复,是王道仁政的回归;而周晏追求的,是生存的保障,是族群的存续。孰对孰错?在这血与火的乱世,似乎早已失去了评判的标准。
良久,荀彧长长地、仿佛耗尽所有力气般叹息了一声。他抬起头,看着周晏,眼神复杂难明,有无奈,有惋惜,或许,还有一丝释然?他缓缓起身,整理了一下微乱的衣袍,声音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却带着一丝难以抹去的萧索:“罢了……罢了……子宁,你……好自为之。”
他走到门口,脚步顿住,却没有回头,只是留下了一句沉甸甸的嘱托,如同最后的箴言:“身居高位,手握重权,勿忘……初心。”
说完,他便径直离开了书房,身影消失在廊下的黑暗中,那背影,竟显得有几分佝偻。
周晏站在原地,久久未动。荀彧最后那句话,在他心中反复回响。他不知道荀彧是否理解了他,或许理解了,但无法接受。这次交谈,与其说是说服荀彧,不如说是他第一次如此清晰、如此坚定地对自己未来的道路进行了确认。胸口有些发闷,并非因为被斥责,而是因为那个一直爱护他、引导他的长者,那失望而去的背影。
喜欢三国:无冕之相请大家收藏:(m.20xs.org)三国:无冕之相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