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合上诗集,并未立刻归还,而是抬头看向杜小姐,语气平和却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力度:“杜小姐博闻强记,令人佩服。这本《寒山拾遗》确是冷僻,本妃未曾读过。”
她坦然承认自己没读过,反而让一些人觉得她或许真是“心有灵犀”。
杜小姐嘴角勾起一抹几不可察的冷笑。
然而,林晏清话锋一转:“不过,诗词之道,贵在真情实感与独特意境。纵有词句相似,若心境不同,立意迥异,整首诗的气韵便天差地别。”她顿了顿,环视众人,“方才本妃所吟之诗,后续还有‘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等句,描绘的是边塞苦寒与将士艰辛,不知杜小姐手中这本孤本里,可还有后续?”
杜小姐闻言,脸色微变,下意识地看了一眼手中的诗集——那上面,确实只有残句,并无后续!
林晏清继续道,声音清越:“本妃虽不才,却也知诗词乃心声。此诗灵感源于王爷曾讲述的北境军旅见闻,感慨将士戍边之苦,严寒之酷。若杜小姐不信,可请王爷前来,一询便知。至于与前人残句雷同,或许是雪景壮阔,古今同心,偶有契合罢了。若因两句雷同,便断定剽窃,未免有失偏颇,也辜负了这赏雪论诗的雅意。”
她这一番话,有理有据,不卑不亢。先是承认未读过孤本,撇清故意抄袭的嫌疑;然后指出诗词的完整性和独特意境才是关键,自己所作有完整的背景和立意;最后抬出萧煜和北境将士作为佐证,将个人品德的质疑,升华到了对边关将士的共情之上,格局瞬间打开!
亭内众人闻言,神色各异。不少人都露出了思索的神情。确实,仅凭两句残句雷同就断定剽窃,确实武断。而且林晏清诗中后续描绘的边塞苦寒,情真意切,若非有所感触,很难凭空杜撰。
沈夫人沉吟片刻,缓缓点头:“王妃言之有理。诗词偶有雷同,古已有之,重在整体气韵与真情实感。王妃此诗,意境雄浑,关切边塞,并非蹈袭前人可比。”
连沈夫人都开口肯定了,杜小姐那点“证据”顿时显得苍白无力。她脸色一阵红一阵白,张了张嘴,却再也说不出话来,只得悻悻地低下头。
贺兰筝看着林晏清,眼中闪过一丝激赏。她出身将门,对林晏清诗中描绘的边塞艰辛感同身受,此刻更是觉得林晏清此人,确有几分真性情和见识,非寻常后宅女子可比。
赏雪诗会最终有惊无险地继续下去,只是杜司业小姐之后一直沉默寡言,早早便寻了个借口离开了。
回府的马车上,林晏清靠在车壁上,闭目养神。今日这场“剽窃”风波,看似化解了,但她心中却无半分轻松。对方的手段越来越刁钻,竟然从诗文古籍上下手,若非她急中生智,险些就着了道。
那个杜小姐,是被人利用,还是主动发难?若是后者,她与自己素无仇怨,为何要如此?背后是否又有那只看不见的黑手在推动?
她感到一种无形的网正在慢慢收紧。敌人隐藏在暗处,耐心十足,一次次试探,一次次出手,不达目的誓不罢休。重阳的毒酒,今日的诗会构陷……下一次,又会是什么?
她必须尽快找出那个幕后主使,否则,永无宁日。而突破口,或许就在那个看似清高孤傲的杜司业小姐身上。她决定,回去后就让萧煜的人,好好查一查这位杜小姐,以及她那本恰到好处出现的《寒山拾遗》。
喜欢王爷,你的bug被我找到了请大家收藏:(m.20xs.org)王爷,你的bug被我找到了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