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下达了新的指令:
1. 建立“思辨热点数据库”:将孙悟空自主提出的哲学性问题进行分类归档(如“力量本质”、“自由边界”、“道德相对”、“存在意义”),并尝试分析其提问背后的情绪动机(是愤懑、困惑、还是求知)。
2. 实施“问题对位投放”:不再提供答案,而是精选一些与孙悟空所提问题高度相关、但视角或结论各异的神话传说、历史典故(剔除明显佛道标签)的简化版,通过仙吏“闲聊”或“无意遗落”的方式,让其“偶然”获悉。例如,当其纠结力量与规则时,可提及“某上古大神力能开天,却仍尊奉某种自然之道”;当其质疑对错时,可讲述“某凡人侠士不拘礼法,却坚守心中正义”的故事。目的是拓宽其思考的素材和视角,而非给定结论。
3. 引入“反向提问”机制:允许值守仙官在极少数情况下,当孙悟空主动提出高质量问题时,可以“思考状”反问一句:“哦?大圣以为如何?” 或者“此事古来有之,众说纷纭,难有定论。” 将思考的主动权交还给他自己,激发其更深层的思辨。
4. 环境暗示强化:调整五行山局部环境的“意境”。例如,在其思考“存在”意义时,引导一缕夕阳余晖恰好长时间照耀山体,投下漫长而富有哲思的阴影;在其纠结“自由”时,让山风更显激荡不羁。
这套“启发式引导”策略的实施,效果斐然。
孙悟空对于“投喂”来的那些没有标准答案的故事表现出极大兴趣。他会反复琢磨,时而觉得有理,时而嗤之以鼻,并常常将自己的经历代入进去进行比较。面对仙官的反问,他起初一愣,随即会陷入更长时间的沉思,然后往往会爆出一连串更犀利、更深入的追问,或者自己给出一个充满野性逻辑却又不无道理的“答案”。
例如,在听完某个关于“规则”的故事后,他沉思良久,对着一旁的石壁说道:“哼,俺看呐,规矩就像这压俺的山!没本事时,它压死你;有本事时,一脚踹开!但要想长久快活,光靠踹不行,得学着……嗯……怎么让这山听话?或者,自己变成比山还大的存在?” 这种粗粝的“悟”,虽不成熟,却闪耀着独立思考的光芒。
更令人惊讶的是,这种认知层面的活跃,开始反哺其被镇压的肉身与修为。
监察厅数据监测到,在孙悟空陷入深度思辨时,其体内被封印的法力,竟会产生一种奇特的“内敛式共鸣”,仿佛其神魂的成长,正在以一种未知的方式,淬炼和提纯着被压制的力量本质。虽然远不足以撼动封印,但这种“质”的提升,无疑为未来埋下了惊人的变数。
佛门方面,敏锐地察觉到了孙悟空这种内在变化。
阿难尊者诵经时,能清晰地感受到,孙悟空不再仅仅是“听”经,而是在“审视”经。他会抓住经文中某个概念(如“缘起性空”),与自己的思考进行碰撞,其神识中散发出的,是一种充满挑战性的探究欲,而非单纯的排斥。阿难尊者回禀如来:“世尊,那心猿……已生疑情。此疑非魔障,乃慧根萌发之相。然其疑之方向,莫测难料。”
如来佛祖慧眼观照,默然许久,道:“菩提非树,明镜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然,尘埃既起,便需拂拭。其疑既生,便需化解。日后佛法东传,或需一‘金刚’手段,辅以‘智慧’化解,方能降伏其心。” 此言暗示,未来对付这只“哲学猴”,可能需要更刚柔并济的策略。
昊天上帝立于通明殿,凝视着光屏上那代表着孙悟空认知活跃度的曲线持续攀升。
他知道,自己点燃的,或许不仅仅是一颗棋子,更是一个可能颠覆所有既定剧本的“变量”。孙悟空的认知重构,正在为其未来脱离五行山后的行为模式,奠定一个全新的、无人能完全预料的基础。
“思考吧,悟空。”浩天轻声自语,眼中闪烁着深邃的光芒,“当你真正想明白一些事情的时候,或许就是我们……可以真正谈一谈的时候了。”
心猿悟道,非为成佛,乃为成“我”。而这一个“我”的诞生,正将整个西游之局,引向一个连诸圣都未曾推演过的、充满无限可能的新方向。
(本章完)
喜欢我,昊天,开局洪荒当天帝请大家收藏:(m.20xs.org)我,昊天,开局洪荒当天帝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