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凤元年的夏末,暑气未消,大明宫诏敕房内却因四壁存放的卷帙而透着一丝陈年墨香与纸页特有的清凉。此处是帝国政令文书流转的中枢之一,平日里,资深文书官们或伏案疾书,或低声商讨,气氛严谨而忙碌。
今日,诏敕房却显得有些不同。数位身着青绿官袍的文书官并未如常工作,而是不约而同地放慢了动作,目光似有似无地瞟向房间一隅那张属于新晋才人上官婉儿的书案。
案后,上官婉儿正襟危坐,身着符合其品阶的浅绯色女官常服,容颜清雅,神色专注。她手中执笔,正在草拟一份嘉奖安西都护府某位郎将的敕书。这类文书本有固定格式,只需依例填充姓名功绩即可,算不得繁难。然而,当需要引述该郎将三年前在应对吐蕃一次小规模扰边中的具体表现时,负责提供底稿的文书郎却一时寻不到当年的详细记功档案,急得额角冒汗。
“不必去寻了。” 婉儿的声音清冽平静,打破了短暂的尴尬沉寂。她抬起眼,看向那焦急的文书郎,眸光澄澈,“龙朔二年秋,吐蕃游骑犯瓜州常乐镇,该将时任果毅都尉,率麾下百人,夜袭其营,焚其粮秣,斩首二十七级,迫其退兵。战后论功,记录在兵部乙字库,卷七,第九札,右起第三行至第十一行。”
她语速不快,却清晰无比,每一个字都如同珠玉落盘,准确地将时间、地点、官职、兵力、战果乃至档案存放位置一一报出,仿佛那卷宗正摊开在她眼前一般。
诏敕房内霎时一片寂静。几位文书官面面相觑,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难以置信的惊愕。他们在此任职多年,自问熟悉流程,却也绝无此等信手拈来、分毫不差的记忆力!
此事如同投入静水的石子,涟漪很快荡开,传到了武媚耳中。
这日午后,武媚在批阅奏疏的间隙,似是不经意地想起了此事,便将上官婉儿召至书房。殿内熏香袅袅,武媚并未提及诏敕房之事,而是随手从案头拿起一本颇为冷僻的《淮南万毕术》,翻至中间一页,随意指了一段关于金石变化的论述,淡淡道:“念来听听,并说说你的见解。”
这已近乎考校,且超出了女官日常职责范围。
上官婉儿依言上前,目光快速扫过那略显晦涩的文字,随即垂眸,竟真的流畅背诵起来,不仅一字不差,在背到某处关于“五石”的配伍时,她微微停顿,抬起眼,语气恭谨却坚定:“天后,此处‘曾青’用量,据臣女所知,历代版本多有出入。东汉高诱注本记为‘三两’,然则《神农本草经》集注中提及此方,言‘曾青性烈,过二两则药性反悖’。且臣女曾见前朝宫中残存的炼丹笔记,实际操作中亦多循‘二两’之规。此处‘三两’,恐是后世传抄刻印之误。”
她不仅背诵无误,更指出了典籍中可能存在已久的讹误,并引证了其他权威典籍和前朝实物佐证,其学识之渊博,考据之精审,已然超乎寻常。
武媚执笔的手在空中微微一顿,她抬起凤目,第一次真正以审视“才学”而非“罪眷”或“近侍”的目光,深深地看了上官婉儿一眼。殿内烛火跳跃,映照着少女沉静而自信的侧脸。
“哦?” 武媚放下笔,语气听不出喜怒,“你倒细心。”
她没有再多说什么,但眼底深处那一闪而过的激赏与更深沉的思量,却未能完全掩住。这颗自掖庭拾起的明珠,似乎比她最初预想的,还要剔透玲珑几分。这过目不忘之能,这深藏不露的学识,如同一道惊鸿之影,初次在这深宫翰苑之中,展露出了其不容忽视的光华。
《千年一吻》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20小说网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20小说网!
喜欢千年一吻请大家收藏:(m.20xs.org)千年一吻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