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州节度使府议事堂内,烛火跳动。
空气中没有了往日的轻松,反倒凝着一股沉甸甸的紧迫感。
中原大乱的消息不断传来,秦宗权的兵锋已逼近陈州,每一个人都清楚,留给忠义军准备的时间不多了。
李烨坐在主位,玄色锦袍上还沾着些尘土。
他目光扫过堂下,左侧是罗隐、柳明姝,右侧是赵猛、霍存、葛从周、刘闯,都是他最心腹的臂膀。
柳明姝的侧影映入眼帘。
烛光下,她似乎清减了些,下颌的线条比记忆中更显柔韧,眼底也带着一抹淡淡的倦意。
李烨的心头蓦地一紧。
这消瘦,是濮州繁杂的民政重担压在她肩上的痕迹。
他的目光在她身上多停留了一瞬,带着不易察觉的怜惜。
“明姝,”李烨的声音放得格外温和,打破了堂内的沉寂,“这些日子,辛苦你了。”
他顿了顿,想说什么,却又觉得千言万语堵在喉间,最终只化作一句,“清减了。”
柳明姝闻声抬起眼,正对上李烨投来的目光。
那目光里的关切如同温热的泉水,瞬间将她包裹。
一抹难以抑制的红霞倏地飞上双颊,迅速蔓延到耳根。
她慌忙垂下眼帘,长长的睫毛轻颤着,目光局促地落在身前案几的卷宗上。
她纤细的手指下意识地绞住了袖口的一角,指尖微微用力,泄露了此刻心湖的涟漪。
这微妙的气氛变化没有逃过堂中其他人的眼睛。
刘闯最是藏不住话,看着柳明姝那副少见的羞赧模样,又瞅了瞅自家主公眼中那几乎要溢出来的温柔,嘴角大大地咧开,无声地笑了起来,露出一口白牙。
旁边的葛从周依旧站得笔直如枪,但那张向来严肃冷硬的脸上,也罕见地浮起一丝心领神会的笑意。
就连一向持重的罗隐,也捻着胡须,眼角弯起了几道细纹,微微颔首。
一股无声的、带着暖意的默契在堂中弥漫开来。
李烨轻轻咳了一声,将众人那了然的笑意收归眼底,自己也觉得面上微热,迅速敛起心神。
他沉声道:“好了,说正事。”
“先说说眼下的难处。”
李烨开口,声音打破了沉寂。
“秦宗权称帝后,兵分五路出击,陈州、汴州已岌岌可危。咱们虽占了濮、滑、澶三州,却只有不到万人的兵力,要守三州,兵力远远不够。”
他顿了顿,指尖在案几上轻轻敲击,每一下都像是敲在众人心上:“所以,扩军,是眼下最要紧的事。”
“扩军!”
赵猛最先发声。
“主公早该如此!这几日我去城外流民营,那些百姓都是被秦宗权害得家破人亡的,只要给他们一条活路,个个都愿意拿起刀保家卫国!”
葛从周也缓缓开口,声音低沉有力:“流民未经训练,只能算‘兵胚’,不能算‘精兵’。末将以为,扩军要分两步:一是招募流民,二是筛选训练。”
他看向李烨,“而且,要让百姓愿意来,就得给他们实实在在的好处。”
“葛将军说到了点子上。” 李烨点头,目光转向罗隐,“罗先生,你草拟一道政令,就说:凡自愿加入忠义军者,不仅定期发军饷,家中两年内免除一切赋税;若是军属,额外免徭役,分配土地时优先挑选肥沃之地,家中子弟入学堂,学费全免。”
罗隐眼中一亮,连忙提笔记录:“主公此策甚妙!两年免税加军属优待,足以让流民争相报名。眼下濮州城外有近万流民,只要政令一出,招募五千人不成问题。”
“不止如此。” 李烨补充道,“还要提高军属的社会地位,日后地方官吏处理事务,军属若有冤情,可直接上报节度使府;集市上若有商户欺辱军属,轻则罚银,重则吊销商户执照。咱们要让士兵知道,他们在前线打仗,家人在后方能安安稳稳过日子,没有后顾之忧。”
赵猛听得热血沸腾,忍不住道:“主公这招太管用了!当年我在魏博军时,军属被牙兵欺负是常事,若是早有这规矩,弟兄们打仗也能更尽心!末将这就去流民营,给他们宣讲政令!”
“不急。” 李烨抬手止住他,“扩军既要快,更要稳。霍将军,你负责新军训练,就用咱们忠义军的三月速成法,前一个月练体能、列阵,后两个月练刀枪、骑射,务必让新兵能尽快上战场。”
霍存抱拳应道:“末将遵命!濮州西郊有座废弃的营垒,稍加修缮就能用,明日末将就带人去收拾,定不耽误新兵入营。”
柳明姝这时上前一步,手中捧着一卷账册,声音清亮:“主公,扩军需要粮草、衣甲支撑。眼下府库虽有存粮,但要供养新增的士兵,还需提前筹备。滑州、澶州的粮仓已清点完毕,若实行军屯,既能自给一部分军粮,还能加固边防,一举两得。”
李烨看向她,眼中带着赞许:“明姝说得正是我接下来要议的事。滑州地处黄河以南,是咱们抵御秦宗权的前线,那里的战略要地必须守住,军屯,就是守住滑州的根本。”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踏平五代,我建最强帝国请大家收藏:(m.20xs.org)踏平五代,我建最强帝国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