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朱温于汴州府邸内无能狂怒,踹翻桌案之时,一匹来自长安的快马,也带着天子的旨意,抵达了蔡州。
使者宣读诏书的声音,在刚刚肃清血迹的蔡州府衙大堂内回响。
“……忠义军节度使李烨,勘平巨寇,克复蔡州,有再造之功,朕心甚慰。特进封为彭城郡王,食邑五千户,钦此!”
彭城郡王!
四个字砸下来,饶是赵猛、霍存这等悍将,也一时有些发懵。
他们跟着主公拼死拼活,想的是加官进爵,光宗耀祖,可谁也没敢想,这爵位能一步登天到“王”这个级别。
要知道,本朝自太宗后,非李氏宗亲不王,已是百年不易的规矩。
“另外,”使者清了清嗓子,继续宣读,“宣武军节度使朱温,协力平叛,功勋卓着,封淮阳郡王;天平军节度使朱瑄,封平陵郡王;泰宁军节度使朱瑾,封蓬莱郡王;感化军节度使时溥,封东平郡王……”
一连串的王爵封号念出来,大堂内的气氛顿时变得有些古怪。
刚才还满脸喜色的赵猛挠了挠头,小声嘀咕:“怎么那朱三胖子也封王了?他娘的,他帮个屁的忙,不拖后腿就不错了。”
高郁抚须,眼中闪过一丝明了。他凑到李烨身边,低声道:“主公,这是天子在行制衡之术。既要嘉奖主公平定秦宗权的盖世之功,又怕主公一家独大,便将朱温等人一并抬举起来,让他们相互牵制。”
李烨接过那明黄的诏书,脸上看不出太多喜悦。
他当然明白,长安那位刚登基的昭宗皇帝,虽然对他这个远在天边的忠臣颇有好感,但也继承了李唐皇室对藩镇根深蒂固的猜忌。
一战封五王,看似皆大欢喜,实则是将中原这锅水彻底搅浑。
这顶彭城郡王的帽子,是荣耀,更是架在火上的一块肥肉。
天下所有藩镇,不论是河东的李克用,还是魏博的罗弘信,此刻恐怕都已将目光投向了自己。
“谢陛下隆恩。”
李烨平静地对使者行了一礼,随后便安排人好生招待。
待使者退下,众将再也按捺不住,纷纷上前恭贺。
“恭喜主公!贺喜主公!”
“他娘的,咱也是王爷的部下了,说出去多有面子!”
赵猛咧着大嘴直乐。
李烨摆了摆手,示意众人安静。
他走到大堂外,看着满目疮痍却又开始恢复生机的蔡州城,说道:“一个虚名而已,当不得饭吃。眼下我们地盘大了,人也多了,可根基却浅。朱温这次吃了闷亏,绝不会善罢甘甘休。当务之急,不是庆祝,而是要把这新得的地盘,真正变成我们自己的。”
他转身,目光扫过一众心腹干将,下达了一道让所有人都有些意外的命令。
“传我将令,在蔡州、颍州、陈州东部各城,广发安民告示和招贤榜。”
“告示就写三条:”
“其一,凡来投军的,不论出身,管饱饭,按月发军饷。”
“其二,凡来投的读书人,有才者,有官做,有俸禄。”
“其三,凡愿在此安家的百姓,分田地,免三年赋税!”
这三条告示,用最粗的墨,写在最大的白麻纸上,贴满了新占区域的每一个城门口、市集口。
内容简单粗暴,却像一块巨石投入死水,瞬间激起万丈波澜。
任寰是一个年轻的士人,家乡在战火中化为一片焦土,父母双亡。
他怀揣着几卷残破的书简,一路南下流亡,所见皆是饿桴遍野,易子而食的人间惨剧。
当他形容枯槁、几乎饿昏在蔡州城门下时,第一眼看见的,便是这张告示。
“管饱饭……分田地……免赋税……”
他喃喃念着,眼中满是怀疑。
这年头,兵匪一家,官不如匪。
别说免税,官兵过境不抢光你的存粮就算仁慈了。
这忠义军的李烨,当真有如此善心?
还是又一个画饼充饥的骗局?
他正犹豫间,城内一队巡逻的忠义军士卒路过。
他们军容整齐,并未像其他军队那样对路边的流民恶语相向,甚至还有一名军官指了指不远处的粥棚,对他们喊道:“饿了的,去那边领粥,一人一碗,不收钱!”
一股热气腾腾的米粥香味飘来,彻底击溃了任寰最后的矜持。
他踉跄着跟在人群后面,领到了一碗稠得能立住筷子的米粥。
当温热的米粥滑入腹中,驱散了长久以来的饥饿与寒冷时,任寰一个读书人,竟忍不住蹲在墙角,抱着空碗嚎啕大哭。
哭罢,他擦干眼泪,毅然走向了城内那悬挂着招贤馆牌子的地方。死马当活马医,总好过饿死在这里。
招贤馆内,高郁正亲自坐镇,面前排着长长的队伍,皆是像任寰这般前来碰运气的落魄士人。
高郁的考核很简单,不问出身,不考经义,只问策论。
“若让你去治理一县,如今百废待兴,流民遍地,你当如何?”
有的士人引经据典,大谈王道教化;有的则空谈阔论,不着边际。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踏平五代,我建最强帝国请大家收藏:(m.20xs.org)踏平五代,我建最强帝国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