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林眠身上。
苏早也看着他,想看看这个能让实习生“起死回生”的男人,面对真正的压力会作何反应。
林眠放下茶杯,语气平淡地开口:“苏总,有几个点需要明确一下。” “第一,演示环境搭建,五天时间可以,但需要你们提前两天提供最终版的需求清单和测试用例。目前我们收到的还是初版,变动太大。” “第二,24小时响应快速迭代,理论上可行。但需要明确‘快速迭代’的定义。如果是修复致命BUG,24小时没问题。如果是新增或修改功能,需要走标准的需求评审和开发流程,否则会影响系统稳定性和代码质量。这个时间无法保证。” “第三,全程参与脑暴会和用户访谈,理论上有利于理解需求。但我需要评估投入产出比。我的组员精力有限,如果所有会议都参加,可能会影响核心开发进度。建议改为关键会议参与,或通过会议纪要同步信息。”
他不卑不亢,条理清晰,每一句都点在关键处,不是拒绝,而是提出协作的前提条件和边界。
苏早团队的成员们露出了诧异甚至是不悦的神情。他们习惯了技术部门唯唯诺诺的答应,很少遇到这样直接、冷静地设定界限的。
苏早眼神微眯。林眠的反应,既在她意料之中(毕竟他是个异类),又在她意料之外(没想到他如此直接且切中要害)。她不喜欢这种失控感。
“林经理,”她用了正式的称呼,语气冷了几分,“‘火种计划’是公司当前最高优先级的项目,一切资源都要为此让路。你所说的标准流程,在特殊时期需要特殊处理。我们需要的是结果,是速度。”
“我理解项目的重要性。”林眠依旧平静,“但正是为了确保结果和速度,才需要明确的规则。混乱的流程和无限度的承诺,最终会导致质量失控和进度延迟。这不符合项目的根本利益。”
会议室内气氛瞬间紧张起来。两大工作哲学的代表,第一次正面碰撞。
苏早信奉的是绝对目标导向,为了达成目标,可以也必须压缩一切可能的时间,牺牲一些流程和个人的舒适区。在她看来,林眠这是在找借口,是缺乏奉献精神和攻坚克难的决心。
林眠信奉的是系统效率,认为只有建立在稳定、可持续的流程和尊重个体精力上限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真正的高效率和高质量。在他看来,苏早那种竭泽而渔的方式,短期或许有效,长期必然崩溃。
“看来我们对‘效率’的理解有所不同。”苏早嘴角勾起一丝没有温度的弧度,“我会让项目经理稍后提供更详细的需求文档。但我希望技术侧能展现出足够的灵活性和担当。散会。”
她率先起身,带着她的团队离开了会议室,留下一阵冷冽的香风。
技术部这边,王经理擦了擦额头的虚汗,对林眠苦笑道:“林眠啊,你跟苏总较什么真啊……她可是老板面前的红人,这个项目又是重中之重,你就不能灵活点?”
林眠看了他一眼,没说话,端起茶杯也走了。
小李和其他组员面面相觑,感觉前途一片黑暗。项目还没正式开始,两边老大就先杠上了,他们这些虾兵蟹将可怎么活?
真正的泥潭,才刚刚开始显现其狰狞的轮廓。随后的几天,预想中的冲突逐一爆发。
冲突一:需求变更的拉锯战。 苏早团队的市场精英们,思维活跃,灵感迸发(或者说,是朝令夕改)。今天刚确定的功能点,明天可能因为一次用户访谈或竞品分析就全盘推翻。一个需求变更的邮件发过来,后面跟着鲜红的“紧急”标志,要求技术侧立即评估。
林眠的应对是,启用ZZZ系统辅助建立的“需求变更影响评估模板”,每次变更,都会自动生成一份影响分析报告,详细列出需要修改的代码模块、预估工时、可能引发的风险以及对整体进度的影响。然后,他不是直接拒绝,而是将报告回复给需求方和项目经理,要求对方确认并签字(哪怕是电子签字),明确责任和代价。
这一招让习惯了口头发号施令的苏早团队非常不适应。每次变更都要走这个“繁琐”的流程,大大降低了他们“灵机一动”的效率。双方在邮件和聊天群里展开了漫长的拉锯战。
冲突二:会议效率的迥异认知。 苏早喜欢开会,而且是长时间、高强度的脑暴会。她认为思想的碰撞能产生火花。一次会议开三四个小时是常态。
林眠则视无效会议为时间黑洞。他每次参会前,都会要求明确的会议议程和目标。会议上,他只关注与技术实现相关的核心议题,对于天马行空的发散性讨论,他会直接提醒“回归议程”。如果会议超过预定时间且没有实质性进展,他会以“有紧急技术问题需要处理”为由提前离开。
这种行为,在苏早团队看来,简直是“不投入”、“缺乏合作精神”的表现。而在林眠小组看来,组长是在为他们争取宝贵的 coding 时间。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今天真的不想加班请大家收藏:(m.20xs.org)今天真的不想加班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