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熹微,林眠刷开18楼的玻璃门禁,“嘀”的一声轻响在空旷的走廊里回荡。不再是挤在开放工位区,与同事们共享着晨起的咖啡香和键盘敲击声,而是走向走廊尽头那扇刻着他名字的门。钥匙插入锁孔,转动,推开。独立的空间,静谧的空气,整面的城市晨景。这是他作为项目总监,再寻常不过的一个早晨。
名声、实利、团队,这些曾经遥远的东西,在短短时间内,以一种近乎梦幻却又实实在在的方式,汇聚到他手中。公司内部通讯软件上,他的头像后面跟着“项目总监”的头衔,闪烁着不一样的光泽。走在公司里,投来的目光成分复杂,有好奇,有探究,有敬畏,也有不易察觉的审视。茶水间的闲聊在他靠近时会微妙地停顿,再响起时话题可能已经转换。他甚至收到了一些其他部门总监级别的工作午餐邀请,言辞客气,目的隐晦。
实利更显而易见。工资条上跳跃的数字,独立的办公室,配置更高的权限,以及那张可以支付部门商务支出的额度卡。这些资源如同涓流汇入,让他行事可以更从容,不必再为一些琐碎的成本瞻前顾后。
而团队,那七八个经过他筛选、来自不同部门、带着各自棱角与才华的“慕名而来者”,已经完成了初步的调动手续,今天将是第一次全员正式会议。他们是他理念的初步实践者,也是他未来计划的重要基石。
然而,伴随着地位转变而来的,并非只有轻松与便利,更有沉甸甸的责任和前所未有的挑战。
刚在办公桌前坐下,内线电话就响了起来。是分管副总裁陈启明。
“林总监,早啊。”陈总的声音带着惯有的温和,但语气却不容置疑,“‘智慧城市’底层架构那个项目,董事会很重视,苏总监那边已经初步提报了你们的合作意向和核心思路,反响不错。但是,时间非常紧,竞争对手也在虎视眈眈。我需要你这边尽快拿出一个能让所有人眼前一亮的、详细可行的技术方案和项目计划书,下周一的立项会上要用。”
不再是只需要对自己负责,完成手头任务即可。现在,他需要为一个团队的方向负责,为一个重要项目的成败负责,需要向更高层展示价值和可行性,需要应对明确的时间压力和竞争环境。
“明白,陈总。一周时间,我会带领团队完成。”林眠回答,声音平稳,听不出波澜。
“好,我相信你的能力。”陈总顿了顿,语气稍微放缓,却意有所指,“林眠啊,你现在是总监了,看待问题要更全面。不仅要考虑技术上的先进性,还要考虑团队磨合、资源协调,甚至……其他部门可能的反应和协作。这个位置,考验的不仅仅是专业能力了。”
挂断电话,林眠看着电脑屏幕上刚刚弹出的日程提醒——上午9:30,新团队首次会议。他端起苏早昨天送来的那个咖啡馆的杯子(他今早自己去买的),喝了一口黑咖啡。苦味醇厚,提神醒脑。
责任。他清晰地感知到这个词的重量。它具体化为陈总交代的项目,具体化为门外即将到来的、那些带着期待也带着各自习惯的团队成员,具体化为需要协调的资源和需要应对的各方关系。
9点25分,他起身,拿起笔记本和提前准备好的会议纲要,走向分配给新团队的小会议室。
推开会议室的门,里面已经坐了好几个人。测试部的老陈,穿着熨烫过的旧衬衫,头发梳理得整齐,正襟危坐,面前摊开着厚厚的笔记本。设计中心的小米,依旧有些拘谨,但眼神里带着光,手指无意识地转动着画笔。数据部的张桐,顶着乱糟糟的头发,抱着一个超大的保温杯,眼神放空地看着白板,仿佛神游天外。还有其他几位,来自研发、市场,甚至行政的“效率工具达人”,各自带着不同的气场。
看到林眠进来,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焦在他身上。好奇,审视,期待,或许还有一丝不确定。
“各位,早。”林眠走到主位,没有过多寒暄,直接开门见山,“我是林眠。从今天起,我们将作为一个团队,共同工作。”他的目光平静地扫过在场每一个人,“我们的第一个目标,是‘智慧城市’底层架构项目。董事会期望很高,时间很紧,一周内,我们需要拿出详细的技术方案和项目计划书,参加下周一的立项会。”
他言简意赅地说明了现状,没有渲染困难,也没有空画大饼。
“一周?还包括项目计划书?”老陈下意识地推了推眼镜,眉头微蹙,这是他遇到难题时的习惯动作,“光是技术可行性论证,常规流程就需要……”
“我们没有常规流程。”林眠打断他,语气不容置疑,“我们需要建立我们自己的流程。高效、聚焦、结果导向。”他打开投影,将初步的核心思路——“睡眠协议”架构的概念图投射到白板上。
“这是我们的核心方向。接下来的一周,我们需要将它细化、论证、并形成可执行的计划。”他看向张桐,“张工,数据流的安全与效率平衡,尤其是边缘节点的智能处理,你需要牵头。”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今天真的不想加班请大家收藏:(m.20xs.org)今天真的不想加班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