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国的气色比几个月前好了太多。他身上穿着一套舒适柔软的深灰色家居服,花白的头发梳理得整整齐齐,脸上虽然仍有岁月刻下的皱纹,但那种病态的蜡黄和虚弱感已消失不见,代之以健康的红润。眼神依旧带着客家人的内敛和耿直,但此刻充满了惊喜和激动。王慧娟则穿着一件素雅的改良旗袍,头发挽着髻,插着一支温润的玉簪。她保养皮肤白皙,眼神温柔而湿润。看到照片的瞬间,她的眼圈立刻就红了,颤抖着伸出手,想要触摸照片上儿子的身影,却又怕弄坏了这无价之宝。
“是峰儿!真的是峰儿!”王慧娟的声音哽咽了,泪水顺着脸颊滑落,“……瘦了点……也壮实了……头发这么短……”她絮絮地说着,目光贪婪地在照片的每一个细节上流连,仿佛要将儿子的身影刻进灵魂里。
“……好!好小子!”李建国用力地点着头,声音也有些发颤,他习惯性地想拍拍桌子,又在意识到环境后生生忍住,只是紧紧地握住了老伴的手。他看着照片上儿子那越发刚硬强悍、如同出鞘利刃般的背影,眼神复杂,既有心疼,更有一种难以言喻的骄傲。“扛得住!像我李建国的种!”他低声说道,语气斩钉截铁。
两位老人很清楚,他们能在这艘人类文明的诺亚方舟最顶层的“天穹”花园里,享受着纯净的空气、充足均衡的营养配给(由专门的营养师调配)、最顶级的医疗保健(定期身体检查和先进的医疗舱维护),甚至还能在精神苦闷时听听音乐、看看模拟的地球风景纪录片……这一切超越绝大多数舰队成员的奢望,几乎全部仰仗于眼前这个他们视若亲女的顾婉清。
顾婉清的身份,早已超越了“儿子的女朋友”。她是他们活下去、并且活得有尊严的唯一保障。
舰队内部的等级制度森严如中世纪。近两千万的幸存者(从近八十亿人口中筛选而出),被清晰地划分为金字塔般的层级:
底层劳工(约占总人口45%):主要分布在拥挤老旧、维生系统勉强维持的“归巢级”运输舰、工业舰(“普罗米修斯级”)的底层作业区以及资源采集舰(“卡戎级”)上。他们从事着最危险、最繁重的体力劳动:小行星带高危采矿、工业熔炉高温冶炼、农业舰封闭环境的重体力种植/采收、舰船外部高危维修、垃圾处理、尸体焚化……工作环境恶劣,辐射、高温、粉尘、机械伤害风险极高。生存空间极度拥挤,通常十几人甚至几十人挤在狭小的胶囊舱内。食物配给是单调的合成营养膏、再生藻类蛋白块和少量维生素补充剂,仅能维持基本生存。饮水是循环净化水,带着淡淡的化学药剂味道。医疗资源极其匮乏,小病靠扛,重伤等于死亡。他们是舰队运行的燃料,是沉默而庞大的基数,没有上升通道生命如同消耗品。顾婉清曾在一次跨区协调时,透过工业舰狭窄的观察窗,看到过一张贴在舷窗内侧的脸庞——一个年轻的男子,眼窝深陷,颧骨突出,嘴唇干裂,眼神空洞麻木,手指关节因长期的机械劳作而肿大变形。那眼神与地球上那个御景花园女孩隔着监控屏幕望向天空的眼神,何其相似!只不过一个在仰望禁锢的钢铁苍穹,一个在凝视毁灭的故土。
技术工人与基层服务人员(约35%):分布在生态舰、工业舰中层、人员运输舰条件稍好区域以及战斗舰艇的基层岗位。拥有相对固定的、狭小的私人或半私人睡眠舱。食物配给包含少量新鲜蔬菜水果(来自生态舰配额)和标准合成主粮。饮水质量较好。从事着维持舰队运转不可或缺的技术工作(设备维护、管道工、数据记录员、初级医疗护理、基础教育工作、餐饮服务等)。拥有基本的医疗保障。生活依旧艰辛,但能看到一丝稳定的保障。他们是舰队稳定的基石。
专业人员、管理者及战斗人员(约15%):工程师、科学家(非顶尖核心)、中低级军官、行政管理者、精锐士兵等。居住在核心母舰(如昆仑号)的中层居住区或条件较好的专业舰船上。拥有独立的、设施完善的小型公寓。食物配给丰富,包含新鲜蔬果、优质蛋白(肉类、鱼类配额)、精致碳水。饮水为优质净化水或少量储备矿泉水。享有完善的医疗保障和较好的娱乐休闲设施(如公共健身房、图书馆、影音室)。他们是舰队的中坚力量,拥有一定的地位和上升空间。
精英阶层(约4.9%):顶尖科学家(掌握核心关键技术)、高级军官(舰长以上)、核心政府官员、大财阀/资源寡头后代、以及少量被认可的艺术家/文化传承者。居住在主舰(如昆仑号、诺亚方舟号)的上层居住区或专属的科研/指挥舰艇。拥有宽敞舒适的套房,享有优先的资源配给和顶级的医疗服务。子女享有最好的教育。拥有进入舰队内部信息网络核心层的权限。他们是舰队的神经中枢和未来的规划者。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辅警黎明请大家收藏:(m.20xs.org)辅警黎明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