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管员王铁柱再次仔细清点、核对入库单,确认无误后签字。沉重的物资被搬入那如同堡垒般的库房深处,成为世安军集体储备的一部分。这些物资,非经李峰亲自签署的调拨命令,任何人无权动用分毫。
当最后一丝天光被夜幕吞噬,小区内各处悬挂的太阳能LED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准时亮起,散发出柔和的白色光芒,驱散了部分黑暗。晚饭的香气再次弥漫。
在温暖的灯光和食物的香气中,另一种细微的金属碰撞声开始在营地内流转。
人群聚集在B2栋一个由保安亭改造的“兑换点”前。管理员孙强坐在窗口后,面前摊开着厚厚的账本。他的身后,站着两名手持长矛的守卫(同样是抽签轮值)。
人们拿出一些小小的、圆形的、泛着微微银白色光泽的金属片,递给孙强。孙强接过,神情凝重地用指尖摩挲边缘,对着灯光仔细查看上面的纹路和印记,有时还会拿起一把带有锋利小刀片的特殊卡尺,在银元边缘特定的凹槽纹路上轻轻刮擦一下,检查是否有锉刻填充的痕迹。
这种小小的金属片,就是世安军内部流通的货币——世安银元。
银元由纯度较高的废旧银饰、电器触点等熔铸压制而成,规格统一,分量十足。每一枚银元的正面,都清晰地阳刻着繁体的“世安”二字,字体刚劲有力,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权威。背面则刻着不同的面额:“拾元”、“伍拾元”、“壹佰元”。边缘有一圈细密、规则、深浅一致的凹槽防锉刻纹路。
银元的诞生,彻底取代了早期原始的以物易物。
外出搜寻队带回的物资,核心的粮食、药品、武器弹药、燃油等战略物资全部上交,由峰哥统一掌控分配。但那些不那么核心、却是生活必需的“非战略物资”——比如找到的香烟、一瓶未开封的酒、一盒巧克力、一块香皂、一管牙膏、几颗糖果、甚至一本保存完好的旧书——则可以用银元向物资库或拥有者购买。这些物资在入库登记时,管理员会评估价值,折算成银元记录在册,物品拥有者(通常是发现它的搜寻队员)便获得了相应的银元收入。
付出劳动,同样有银元回报。巡逻队完成一班岗哨,按小时计算银元。妇女们负责种植、烹饪、洗衣、照顾老幼,每日也有固定的银元进账。修缮加固围墙、清理小区卫生、参与技能培训(如跟李娜学习急救、跟孙强学习简单枪械保养)等等,都能获得或多或少的银元报酬。
银元可以用来购买个人所需的“非战略必需品”,可以向大厨额外支付“加工费”换取更精致的食物(比如用自留的肉罐头请大厨炖一锅热的),可以向李娜支付“诊疗费”换取医疗服务(普通草药除外,基础医疗服务由营地公共负担)。甚至,有人用积攒的银元,向手巧的人定制了更合身的棉衣或一双厚实的棉鞋。
这套货币体系,如同给冰冷的生存机器注入了一丝润滑剂,让营地内部产生了一种有限度的、被严格管控的“活力”和“公平感”。它承认个人努力的价值,提供了一种超出基本生存配给的、可预期的“改善”可能性,极大地安抚了人心,减少了因物资分配绝对平均而产生的隐性不满和摩擦。
然而,支撑这套货币体系权威的,绝非仅仅是银元本身的价值,而是峰哥那不容置疑的意志和铁血的惩戒。
就在银元流通之初,曾有一个原金店的匠人,自以为手艺高超,利用职务之便(参与熔铸银元工作)偷偷收集边角料,并用铅锡合金掺杂私自压制了几枚“壹佰元”假币。他试图用这些假币去物资库兑换一条高档香烟(从废墟中找到的战前存货)。
假币做得颇为精细,几乎可以乱真。但当孙强拿起那枚假币,习惯性地用特制的小刀在边缘防锉槽纹路轻轻一刮时,刀锋下立刻露出了里面灰白色的铅芯!
孙强的脸色瞬间变得铁青。他没有声张,只是平静地收下了假币,让那人稍等。随即,他拿起对讲机,低声汇报。
不到五分钟,李峰的身影出现在兑换点。他甚至没有看那个匠人一眼,只是拿起那枚被刮掉包银、露出铅芯的假币,走到小广场中央。
“伪造世安银元,欺骗营地,罪同盗窃公共财产,动摇世安根基。”李峰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到每一个闻讯赶来的人耳中,“按律,死。”
没有审判,没有辩解的机会。就在那人惊恐的求饶声中,李峰身边一名负责24小时贴身警戒的队员(警卫队是唯一固定、并由李峰亲自挑选的武装力量)抬起了霰弹枪。
“砰!”
沉闷的枪声击碎了冬日的傍晚。伪造者的尸体连同他那几枚拙劣的假币和一包未开封的高档香烟,被悬挂在兑换点旁边的公示栏上,整整挂了七天。那枚被刮开的假币,用铁丝穿着,挂在他的脖子上,作为永恒的警示。
自此,世安银元,再无半分虚假。其信用,由伪造者的头颅背书,坚不可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辅警黎明请大家收藏:(m.20xs.org)辅警黎明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