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队(目标:辽东公孙渊): 秦宓的手指重重划过舆图上那片被曹魏势力阴影笼罩的辽东之地。“高岳!”他低声念出这个名字。此人虽性情孤高耿介,近乎狷狂,然才学卓绝,尤其对辽东山川水文、渤海沿岸航道了如指掌。早年曾游历幽燕之地,与一些因战乱流落辽东、心念故国的汉人遗民尚有隐秘联系。这份对故土的牵念,便是撬动公孙渊的支点。此路险恶,非大智大勇兼具者不可担之。
南中队(目标:扶南、林邑,探听天竺消息): 舆图南端,那片被标记为蛮荒瘴疠之地的区域,秦宓的目光锁定了“林峤”。此人胆大如斗却又心细如发,曾数次化装成采药人或行商,随民间走私马帮冒险深入南中以南那片湿热蒸腾、毒虫横行、瘴气弥漫的雨林绝域,通晓当地几种主要土语及部分天竺梵语。他那被烈日和瘴气侵蚀得黝黑粗糙的面容,便是最好的通行证。陛下同样亲瞩,需留意搜集一种能流出白色粘稠汁液、名为“橡胶”的藤蔓或树木,以及其使用方法。
海东队(目标:倭地邪马台等国): 秦宓的目光最终投向东方那片代表浩瀚未知海域的巨大空白,那里是风险与机遇同样深不可测的深渊。“陈沧!”他几乎是低吼出这个名字。闽越舟师后裔,家学渊源,祖辈皆以海为生,精于观测星象、辨识洋流、绘制海图。他麾下更有一批经验丰富、视风浪如坦途的闽越老水手。陈沧本人对探索东方未知海域抱有近乎狂热的执着,这份执着,是劈开惊涛骇浪最锋利的斧钺。
人选既定,便是队伍的组建。每支队伍精干百人,如同四柄淬炼过的匕首:
军中百里挑一的精锐武士占四成:他们需忠诚如铁石,机警如狐兔,擅于在荒野求生,精于搏杀隐匿,是队伍最坚实的盾与最锋利的刃。
通译、学者(含地理绘图师、博物记录者)、医者(尤擅治热带病及外伤)、巧匠(修理器械、制作工具)占三成:他们是队伍的眼睛、耳朵、疗伤的手和修补破绽的针线。
精干仆役占三成:负责驾驭车马(或船只)、背负沉重辎重、照料马匹牲畜,是维系队伍持续前行的无声基石。
筹集这四支队伍远行所需的庞大物资,更是一场耗尽心力、无声的战役,如同蚂蚁撼动巨树。少府与大司农的府库,在尚书令蒋琬近乎严苛的严令催逼下,如同被挤到极限的骆驼,发出不堪重负的呻吟,却不得不将帝国最后一点元气秘密挤出:
硬通货与身份象征: 顶级蜀锦,那光滑如流水、纹样繁复如云霞的瑰宝,被一匹匹仔细卷好,成箱封装于特制的、内衬厚厚油毡防潮的坚固樟木箱内。成锭的朱提白银,闪烁着内敛而沉重的光泽,同样被妥善安置。这些是敲开异域邦国大门的钥匙。精巧绝伦的漆器(食盒、妆奁),光可鉴人、纹饰精美的铜镜,则作为彰显季汉文明与礼数的贵重礼物。
维系长途生存的命脉: 大量耐储存的咸肉脯、酱菜、粗盐块、压制成砖的粗茶,堆积如山。防治瘴疠瘟疫的各类药材被分门别类,小心包裹:常山、青蒿、雄黄、解毒草药的粉末被装入防潮的竹筒或油纸包;甚至还有蒋琬咬牙特批的少量极其珍贵的金鸡纳霜粉(由南中隐秘渠道高价购得),被分装在小小的瓷瓶里,视为最后的保命之物。
任务核心装备: 绘制地图所需的特制坚韧绢帛、各色不易褪色的矿物颜料、用于记录沿途风土人情物产的简牍与充足的松烟墨和兔毫笔,被单独装箱,由学者亲自保管。
武器与工具: 便于携带的强弓劲弩、环首刀、短匕,打磨锋利的斧凿锯锉,坚韧的绳索,防水的火镰火石……每一项都需反复权衡,既要满足万里跋涉的生存与交际需求,又要尽可能低调,不引人注目。每一件物品的选择与数量,都关乎这支队伍的生死存亡与使命成败。负责押运的军士,将一箱箱物资搬上同样做了特殊处理、轮轴裹了厚布、车辙刻意打磨得与寻常商队无异的马车时,脸上无不带着凝重。他们知道,这搬动的不是货物,是帝国投向深渊的赌注。
临行前夜,寒星寥落,万籁俱寂。锦官城城外,一处连最详尽的地图上都未曾标明的隐秘庄园,如同蛰伏在群山阴影里的巨兽。巨大的天下舆图悬挂在庄园正厅的北墙之上,被数十支粗如儿臂的牛油巨烛照得纤毫毕现。烛光摇曳,将秦宓肃穆如石刻的身影投射在舆图上,显得格外高大而孤峭。十六位肩负星火之任的正副队长,身着深色劲装,如同十六柄即将出鞘的利剑,肃立厅中。没有丝竹管弦,没有饯行酒宴的喧嚣,唯有肃杀凝重的气氛如同实质般挤压着空气,令人窒息。窗外,秋虫的鸣叫都显得小心翼翼。
秦宓手持一根细长的乌木杆,杆头包裹着铜皮,指向舆图。那乌木杆仿佛有千钧之重,每一次移动都带着破开迷雾的力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强汉之墨色如血请大家收藏:(m.20xs.org)强汉之墨色如血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