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位通晓兵法的先生眼中露出赞许之色:“殿下英明!此路虽远,然依河而行,地势开阔,视野良好,不易被埋伏。且此河水流清澈平缓,可为大军提供源源不断的水源,利于久持。更为稳妥。为将者,不可贪图一时之快,当以保全实力、达成最终目标为要。殿下此策,深得稳中求胜之要旨。”刘璿听到夸奖,小脸上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得意,但随即又更加专注地投入到“粮道”的谋划中。
暖阁另一角,铺着厚厚的西域绒毯,隔绝了地面的凉意。一个约莫三岁、粉雕玉琢般的男童,正坐在地上,好奇而专注地摆弄着一堆精巧的木制小兵器(刀枪剑戟模型)和几个穿着不同颜色衣服的小木人。他正是丞相诸葛亮三岁的幼子诸葛瞻。刘禅始终铭记着对诸葛亮的承诺,不仅对其亲属子侄优渥抚恤,更早早就将这个聪慧的孩子接入宫中,与皇长子刘璿一同教养,视若己出。
一位面容慈和、经验丰富、通晓儿童心性的老宫嬷,正耐心地陪着他玩耍,用简单易懂的话语引导着:“小公子,快看,这个拿着大刀、穿着红衣服的木人将军,威风不威风?就像你爹爹(诸葛亮)一样,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大元帅呢!喏,再看看这些拿着长矛、穿着蓝衣服的小木人兵士,他们呀,就是听大元帅指挥的勇敢兵士,元帅指向哪里,他们就冲向哪里,保卫咱们大汉的江山……”
小诸葛瞻似懂非懂,乌溜溜的大眼睛看看这个,又看看那个。他伸出肉乎乎的小手,先抓起那个“红衣将军”,又抓起一个“蓝衣兵”,嘴里咿咿呀呀地嘟囔着:“爹爹……兵兵……打坏坏……保护家……”那稚嫩可爱的童言童语,引得老宫嬷和旁边侍立的宫女们忍俊不禁,暖阁内充满了温馨的笑意。
皇帝刘禅刚刚处理完一批紧急的朝政奏疏,信步走入这充满童趣的暖阁。他没有立刻出声打扰沉浸在图谋“粮道”、俨然一副小统帅模样的刘璿,而是带着温和的笑意,悄然走到诸葛瞻身边,轻轻蹲下身来,让自己的视线与小家伙齐平。他伸出手,极其轻柔地摸了摸诸葛瞻柔软的发顶:“瞻儿,在玩什么呢?这么开心?”
小诸葛瞻闻声抬起头,看到是熟悉的“陛下伯伯”,立刻咧开小嘴,露出天真烂漫、毫无保留的笑容。他献宝似的举起手中的“红衣将军”和“蓝衣兵”,奶声奶气地大声说:“陛下伯伯!兵兵!打坏坏!保护家!”
刘禅眼中的笑意更深了,如同春风拂过冰面。他接过小家伙手中的小木人,也学着孩子的样子,笨拙却充满趣味地摆弄着,让“将军”指挥着“兵士”前进,口中柔声道:“对,瞻儿真聪明!兵兵们要紧紧跟着将军,听将军的话,团结一心,劲儿往一处使,这样才能打败那些想欺负我们的坏人,保护好我们的家园,保护好我们的百姓。瞻儿以后长大了呀,也要像你爹爹一样,做个顶天立地、智勇双全、保家卫国的真英雄,大丈夫!好不好?”
“好!”小家伙仿佛听懂了“爹爹”和“英雄”这两个词,立刻兴奋地挥舞着小拳头,脆生生地大声应道,“瞻儿要像爹爹!做大英雄!打坏坏!保护陛下伯伯!保护璿哥哥!”童稚的声音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决心,响彻暖阁。
刘禅看着眼前这两个孩子:一个在沙盘前凝神推演,初窥运筹帷幄的韬略门径,稚嫩的肩膀仿佛已能感受到未来的重担;一个在木偶玩具间懵懂立志,纯净的眼眸中映照着英雄父亲的巍峨身影。一股难以言喻的暖流与沉甸甸的希冀,在他心中交织涌动。他站起身,转头对一直侍立在侧、安静记录着这一切的侍中董允低声吩咐道:“幼宰(董允字),传朕口谕:为两位皇子(指刘璿与诸葛瞻)选配国学五科师傅,首重品性纯良敦厚,学识务必广博通达,不拘一格。尤须善导引启发,能寓教于乐,循循善诱者方为上选。课业安排,务必文武兼修,张弛有度。弓马骑射强健体魄,辨识草药通晓医理,机关巧思启智增慧,诗书礼仪涵养心性,皆可涉猎。切莫过早拘泥于寻章摘句、皓首穷经,反扼杀了他们的天性灵光与探索兴趣。根基要正,眼界要宽。”
“臣,谨遵陛下旨意!必当尽心竭力,不负圣托!”董允躬身领命,声音沉稳而充满敬意。他心中暗自感慨:陛下育子之道,重实用,重根基,重性情,不拘泥于古法,确与那些只知让皇子死读经书的寻常帝王大相径庭。丞相如若得知,看到陛下如此用心教养璿儿和瞻儿,亦当深感欣慰了。
窗外,正月里的寒风依旧凛冽,吹动着殿角的铜铃,发出清越悠长的声响,仿佛在提醒着这乱世尚未远去。窗内,炭火融融,温暖如春。沙盘上的“蜀军”在皇长子刘璿的指挥下,正进行着新的战略迂回;绒毯上,小诸葛瞻指挥着他的“红衣将军”和“蓝衣兵”,对着一堆代表“坏坏”的黑色小木块发起了“总攻”,奶声奶气的喊杀声充满了无畏的童真。大汉王朝的未来,就在这文华殿东暖阁的童声稚语、在沙盘推演的谋略萌芽、在潜移默化的品格熏陶之中,悄然孕育着生机。巍峨的宫墙,如龙鳞铁壁,守护着当下的安宁;而暖阁内的琅琅童声与推演兵棋的专注神情,却清晰地指向了那充满挑战与希望的、更远的未来。雏凤之声虽清,然其志已远,其翼待振,只待那惊雷乍起,风云际会之时。
喜欢强汉之墨色如血请大家收藏:(m.20xs.org)强汉之墨色如血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