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观立威于内,‘虽远必诛’宣示于外…那么下一步…”他的目光变得锐利起来,“便是真正践行这八个字的时候了。”
卫温遁逃倭岛,如同一根刺,扎在帝国的东南方。京观的威慑可以稳住夷州,却除不掉这颗远遁海外的毒瘤。若不根除,假以时日,必成心腹大患。
诸葛亮回到案前,开始提笔书写。他不仅要回复天子,表示对朝议结果的完全支持,更要进一步细化跨海东征的方略。粮秣筹集、战舰督造、水手训练、海图绘制、倭岛情报搜集…千头万绪,需要他运筹帷幄,提前布局。
他也在思考人选。朱然的水师需要加强,黄权需要坐镇夷州统筹全局,跨海远征的主将…需要一位兼具勇猛、沉稳、机智且精通水战之人…他的脑海中闪过几个名字。
帝国的机器,因为天子的决心和丞相的谋划,开始更加高效地运转起来,目标直指那片波涛之外的未知之地。
***
消息传回夷州安吴堡时,已是一月之后。
黄权、霍峻、朱然等人率众将领,跪听天使宣读封赏诏书和陛下肯定京观之举、并亲书“犯我强汉,虽远必诛”的谕旨。
听完诏书,众将激动不已,高呼万岁。尤其是黄权,心中最后一丝疑虑彻底消散,感受到的是前所未有的信任和重托。
“陛下圣明!丞相英明!”黄权接过诏书,对长安和成都方向深深一拜。他知道,自己所做的艰难决定,得到了最高层的全力支持。
朱然摩拳擦掌:“‘虽远必诛’!好!陛下此言,正合我意!卫温那厮,逃到天涯海角,也休想逍遥!”他仿佛已经看到大汉舟师扬帆东海,直捣倭岛的壮观景象。
霍峻虽然伤势未愈,脸色依旧苍白,但眼中也闪烁着光芒:“有陛下此八字,军民之心可定,后续治理、开拓,阻力必大减!”他已经开始在心中规划如何更有效地推行汉化教育、选拔土人俊才。
张绍、孙恪、李旻、诸葛谦等年轻将领,更是备受鼓舞。天子的肯定和那八个字,如同最炽烈的火焰,点燃了他们心中建功立业、开疆拓土的无限激情。他们训练士卒、清剿残匪、探索山林、学习海务…每个人都如同上紧了发条,投入到紧张而充满希望的备战与建设之中。
京观依旧矗立在黑齿坳口,在风吹雨打中渐渐变得黝黑,与山岩融为一体。那朱砂碑文,依旧殷红如血。它不再仅仅是恐怖的象征,更成为一种符号,一个宣言,宣告着一个强大、自信、且意志坚定的帝国,已经在这片新土地上深深地扎下了根,并且将它的目光,投向了更遥远的星辰大海。
强汉的征途,是星辰大海。而夷州,正是这征程中,坚实而耀眼的新起点。
喜欢强汉之墨色如血请大家收藏:(m.20xs.org)强汉之墨色如血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