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峥心下疑惑,高句丽人此时来作甚?莫非是来招降?或是窥探虚实?他命人将使者带来。
来者共三人,为首一人文士打扮,四十余岁,面容精干,自称金仁恕,乃高句丽国相府丞高延寿门下舍人。言辞颇为恭谨,奉上礼单,内有粮食百石、布帛五十匹、盐铁若干,以及美酒十坛。
“我家相府丞素闻将军乃辽东豪杰,一时英雄,不幸为蜀寇所乘,退守海上,深感惋惜。”金仁恕侃侃而谈,“我高句丽国主位宫大王,仁德英明,向来敬重公孙将军一门英豪。今闻将军困守孤岛,物资匮乏,特命小人送来些许薄礼,略表心意,绝非施舍,实乃英雄相惜之意。”
公孙峥看着那些实实在在的粮帛盐铁,正是岛上急需之物,心中警惕稍减,但仍板着脸道:“位宫大王的美意,公孙峥心领了。然我公孙氏与高句丽素无深交,大王为何突然如此厚待?”
金仁恕微微一笑,压低声音道:“将军快人快语,小人便直言了。当今天下,蜀汉窃据中原,倒行逆施,我家大王亦深感忧虑。尤其其吞并辽东后,鹰视狼顾,对我高句丽亦恐有觊觎之心。所谓唇亡齿寒,我家大王不愿见将军这般英雄埋没于海岛,更不愿见蜀汉日益坐大。故而,愿助将军一臂之力。”
“如何相助?”公孙峥身体微微前倾,眼中闪过亮光。
“大王愿以此岛为基,暗中资助将军兵马粮饷、刀甲器械。”金仁恕声音更低,“将军可借此招揽四方豪杰,积攒力量。待时机成熟,或可登陆袭扰汉军沿海戍堡、粮道,令其首尾不能相顾。若将军能有所作为,牵制汉军东线,我家大王承诺,将来事成,不仅承认将军据有辽东故地,更愿与将军结为兄弟之邦,永世修好!”
这番话,如同蜜糖毒药,精准地击中了公孙峥的野心与困境。他困守荒岛,前途渺茫,复国无望,每日都在担忧汉军何时会发兵清剿。如今竟有“强援”主动送上物资,还许诺支持他“复国”,这简直是做梦都不敢想的美事!虽然他也疑心高句丽人的真正目的,但在巨大的诱惑和现实的困境面前,那点疑虑显得微不足道。
几番讨价还价,一场卖国求荣的交易就此达成。公孙峥欣然接受了高句丽的资助,并签署了一份用绢帛写就的密约(由金仁恕起草),其中赫然写明:公孙峥承认高句丽国对鸭绿江口以南、原汉带方郡部分沿海地区的“管辖权”(这片区域实际上已在高句丽控制下,但公孙峥此举等于以“辽东之主”的身份予以法理承认,形同割地);承诺若将来“光复”辽东,将与高句丽“共治”边境,开放所有边市,并给予高句丽商旅远超汉时的特权;此次所获资助,亦以未来辽东的税收、矿产作为抵押。
金仁恕心满意足地带着这份堪称卖身契的密约返回复命。不久,更多的粮食、布匹,甚至一批虽然陈旧但尚可使用的高句丽制式兵甲、弓弩,通过伪装成渔船的船只,陆续运抵灰岩岛。公孙峥势力得以喘息壮大,他开始更加频繁地派出小股船只,袭扰辽东半岛沿海的村庄、盐场,甚至尝试攻击汉军新设的烽燧。这些袭击虽规模不大,却如同附骨之疽,使得辽东沿海郡县风声鹤唳,牵制了汉军部分兵力。公孙峥更将掳掠来的财物、人口,部分上缴给高句丽,作为“回报”。这位流亡的公孙子弟,为了虚无缥缈的复国梦和眼前的生存,已然将父祖基业和家国大义,廉价地出卖给了异邦。
***
几乎在高句丽使者接触公孙峥的同时,另一路人马,也在茫茫大海上,寻找着另一条“大鱼”——司马羕。
司马羕,字子渊,乃司马懿之弟司马馗之孙。魏国崩解之际,他正任于幽州某郡为官,城破时未能西逃,只得混杂于乱军百姓之中,东躲西藏。他深知自家作为司马氏核心宗族成员,一旦被汉军擒获,绝无幸理。于是纠合了数十名忠于司马氏的部曲、家兵,盗取官船,仓皇逃入渤海,渴望寻得一安身立命之所。他们先是想投奔辽东公孙渊,至时方知公孙已灭;又想北投鲜卑轲比能,然海路艰难,缺乏向导,且听闻轲比能与汉关系微妙,未必肯为其开罪强汉。一群人在海上漂泊多日,饥寒交迫,惶惶如丧家之犬。
这一日,他们的破船漂流至高句丽半岛西海岸一带,几乎弹尽粮绝,被迫冒险靠岸,寻找食物淡水。不料却被一队高句丽巡海兵丁发现并包围。司马羕自忖必死,绝望之下,竟亮明身份,试图以“大魏宗室”的名义请求觐见高句丽国王,或许能有一线生机。
带队高句丽军官不敢怠慢,火速上报。消息很快传回王险城。位宫闻之,大喜过望:“真乃天助我也!司马懿之侄孙!此奇货可居也!”
他立刻命大将军李琛亲自处理此事,吩咐道:“务必以礼相待,将其秘密接来王险城,不可怠慢,亦不可走漏消息。”
李琛领命,派出亲信船只,将司马羕一行数十人,悄然接至王险城,安置于一处隐秘宅邸,供给饮食衣物,延医调治其伤病。数日后,待司马羕惊魂稍定,恢复了些许气力,李琛与高延寿便联袂前来“探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强汉之墨色如血请大家收藏:(m.20xs.org)强汉之墨色如血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