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广当即同意:“善!便如此办理。此外,我当亲自修书回复轲比能等人,言辞可强硬些,申明高句丽勾结国贼、侵我疆土之罪,天讨乃必然。晓以利害,言明我大军克城在即,让其勿要自误,若敢轻举妄动,必遭雷霆反击!另,将此事以六百里加急奏报长安,请陛下圣裁,并请马岱将军加强北境戒备。”
处理完外交风波,汉军内部并未松懈,反而加紧了战备。大量的攻城器械部件从后方运抵,工匠们日夜不停地进行组装调试。军士们则挖掘壕沟,加固营垒,制作云梯、冲车,操练阵型。整个大营如同一部精密而高效的战争机器,紧张有序地运转着。
在这庞大的机器中,不乏小人物的身影。
国子监学子李文,是随张毣前来的十名学子之一,其父乃长安一小吏。他年纪最轻,刚满十七,脸上还带着几分未脱的稚气,却对军事后勤有着异乎寻常的兴趣。这日,他正跟着一位老仓曹(管理粮仓的官吏)清点新运到的粮秣。
“王伯,这批粟米颗粒饱满,确是上品,然为何单独存放,还覆以如此多的干草防潮?”李文好奇地问。
老仓曹王伯抹了把汗,笑道:“小李先生有所不知,这可不是普通粟米。你看那几辆遮盖得严严实实的大车没有?那里面才是宝贝——马将军叮嘱再三的‘霹雳神弹’!这些上好粟米,是专门给操作那批神弹的工匠和炮手吃的,务必保证他们精力充沛,不能出半点差错!覆干草是为了防火防潮,那神弹金贵着呢,也危险着呢!”
李文恍然大悟,眼中充满惊奇与期待。他帮着记录数目,动作一丝不苟,心中暗想:原来一场大战的胜利,背后竟是这般多的精细准备,连一口饭食都大有讲究。
另一边,陷阵营都尉李焕的幼弟李焱,年方十六,因缠着兄长非要从军见世面,被安排在军中做了个书记员,负责抄写文书。他此刻正趴在案上,小心翼翼地誊写赵广回复轲比能的国书草稿。
“闻尔之言,殊为可笑……高句丽蕞尔,罪贯满盈,天兵所向,岂容尔等置喙?若……若……”李焱写到此处,卡住了,有个字迹潦草不认识。他挠挠头,不敢擅自猜测,只得拿起文书跑去请教张毣。
张毣正与太子刘璿讨论军务,见状接过一看,笑道:“是‘若执迷不悟,甘为高句丽张目,则王师北指之日,便是尔等覆灭之时’。此字念‘瞑’,‘张目’即瞪眼,此处引申为撑腰、支持之意。”
李焱脸一红,连忙道谢,跑回去继续认真誊写。刘璿看着少年奔跑的背影,对张毣笑道:“这些小子,虽未临战阵,然能在这军旅之中历练,抄写军令文书,亦是一番成长。”
张毣躬身道:“殿下所言极是。知兵非必执干戈,晓畅军事、明了国威,亦是栋梁之材。”
而在王险城外围的侦察活动中,山地营副将王佑麾下有一年轻什长,名叫林风,原是南中山林中的猎户子弟,身手矫健,尤擅潜伏。他奉命带领一什弟兄,贴近城墙侦查护城河宽度及城墙破损处。
夜色深沉,林风如狸猫般悄无声息地匍匐前进,避开城头火把的光照区域。他听到城头守军紧张的对话声,甚至能闻到他们锅中煮着的掺杂了野菜的稀粥味道。他仔细丈量了护城河的宽度,记录下几处城墙砖石松动的痕迹,正准备撤回时,忽见城墙根下一个排水口似有动静。
一个瘦小的身影从中艰难地爬出,怀里似乎抱着什么东西。林风警觉地握紧了短弩,但那身影并未向汉营方向来,而是沿着墙根悄悄移动,似乎在躲避什么。很快,两名高句丽兵士骂骂咧咧地从城头探身,用长矛向下捅刺:“小兔崽子,又偷军粮!抓住打死你!”
那瘦小身影惊慌失措,摔倒在地。林风不及细想,抬手一弩,精准地射中一名高句丽兵士的胳膊,那人惨叫一声缩了回去。另一兵士吓了一跳,连忙躲回垛口后。林风趁机迅速上前,一把拉起那瘦小身影,低喝:“走!”几个起落,便消失在黑暗中,回到了安全地带。
回到汉营哨卡,火光下才看清,那竟是个面黄肌瘦、约莫十一二岁的高句丽男孩,怀里紧紧抱着一个破布包,里面是几块发黑的麦饼。男孩吓得浑身发抖,惊恐地看着周围顶盔贯甲的汉军。
林风收起弩箭,用刚学来的几句简单高句丽语安抚他:“莫怕,汉军,不杀百姓。”他拿出自己的干粮和水递给男孩。男孩犹豫了一下,终究抵不住饥饿,狼吞虎咽起来。
通过营中通译询问,得知男孩名叫金顺,父亲被征发去守城,家中祖母病重,无粮下锅,他才冒险从排水口爬出,想去已被废弃的城郊田里找点遗漏的粮食,却被守军发现。
金顺吃着东西,眼泪流了下来:“城里没吃的了……当兵的抢……王爷和官老爷们还有吃的……他们抓了好多汉人老爷关起来,说、说要用他们挡箭……阿爹说,仗打不赢的,汉军厉害……”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强汉之墨色如血请大家收藏:(m.20xs.org)强汉之墨色如血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