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广与陆抗、刘璿交换了一个眼神,微微颔首。陆抗沉声开口,声音清晰地传遍校场:“尔等沮沃部,能明大义,擒献首恶,有功于大汉,有功于高句丽百姓。陛下金口玉言,都督府檄文昭告天下,赏格自然兑现!”
库莫奚等人闻言,脸上瞬间绽放出狂喜的光芒。
“然,”赵广接口,语气威严,“位宫等乃重犯,需押解至长安,由陛下亲自发落。赏金万斤、帛五千匹,数额巨大,需从长安调运,或以此间等价财货支付。至于‘代高句丽大都尉’之封……”他略一停顿,看着库莫奚瞬间紧张起来的脸,“陛下已有明示,擒获位宫者,表奏为‘代高句丽大都尉’,暂领国事。然高句丽新附,百废待兴,需有重臣镇抚。故,朝廷决议,即日起,设‘高句丽都护府’,由征北将军马岱兼任首任都护,总揽军政。库莫奚,尔既有首擒之功,可表奏为‘高句丽副都护’,秩比二千石,协助马都护治理地方,安抚各部族。尔可愿意?”
库莫奚虽然对不能立刻当上“大都尉”略感失望,但“副都护”、“秩比二千石”这些他以往不敢想象的高官厚禄,已然让他喜出望外!他立刻单膝跪地,用刚学的蹩脚礼仪抱拳道:“愿意!小的……末将库莫奚,谢陛下天恩!谢大将军、殿下提拔!定当竭尽全力,效忠大汉,辅佐马都护!”
“很好!”赵广点头,“赏金、帛帛,会尽快核算支付。尔等先下去休息,接受封赏。将一干重犯,押入死牢,严加看管!”
“诺!”如狼似虎的汉军士卒上前,将位宫等人拖了下去。位宫的哭嚎求饶声渐渐远去。
首恶既擒,高句丽战事可谓大获全胜,圆满收官。消息传出,全军欢腾,王险城内也是一片震动,暗流涌动的地方势力至此彻底熄了侥幸之心。
赵广即刻下令,筹备班师事宜。除留驻高句丽的必要兵力(主要由马岱从辽东带来的戍边军和部分东征军组成)外,东征大军主力将分批凯旋回朝。
数日后,王险城外码头,大军开拔。
“长安”号楼船再次成为旗舰,护送着装载重要俘虏、部分缴获财宝以及有功将士的船队。岸上,旌旗招展,甲胄鲜明。即将留守的马岱率麾下将校,与赵广、陆抗、太子刘璿依依话别。
“义山叔父(马岱字),此地就托付给你了。”赵广用力握着马岱的手,“高句丽初定,人心未附,周边夷狄或有窥伺。库莫奚等人,可用而不可尽信,需以威御之,以利驱之,以汉法渐化之。遇事不决,多与伯言(陆抗字)书信商议,或速报长安。”
马岱神色肃然:“大将军放心,岱必兢兢业业,镇守海东,推行王化,不负陛下与朝廷重托,不负将士血战之功!”
陆抗亦道:“马都护老成持重,抗虽回朝,于水师建设、海防规划之事,必有本章上奏,与都护遥相呼应。高句丽乃我大汉东出之门户,断不容有失。”
太子刘璿经过此番历练,气度愈发沉稳,对马岱拱手道:“马将军,保重。待海东大定,百姓安居,本宫在长安盼将军佳音。”
此时,几位年轻的身影也在告别的人群中。李铮因其军功和细心,已被擢升为太子舍人,将随太子銮驾回京。他正与一同出生入死的山地营什长林风道别。
“林兄弟,真不随我们回长安?以你的功劳,必得陛下重用!”李铮有些不舍。攻城巷战之中,二人曾并肩杀敌,结下情谊。
林风黝黑的脸上露出憨直的笑容,挠了挠头:“俺习惯了山林野地,京城规矩大,怕憋闷。俺跟王佑将军说好了,留下加入高句丽都护府的侦骑营,继续钻山沟,抓余匪,顺便也能帮马都护盯着点北边那些部落。这里,更得劲!”他拍了拍腰间的短弩和猎刀。
李铮知他性子,不再勉强,重重拍了拍他的肩膀:“好!那你就替兄弟们,把这新地盘看好了!将来若有战事,说不定咱们还能并肩子!”
“一言为定!”林风咧嘴一笑。
另一边,书记员李焱和国子学子李文也在话别。李焱将随军回长安,其记录战功、文书勤勉,已被兵部考功司点名调入。李文则因其熟悉高句丽事务、通晓文书,被马岱看中,奏请留任都护府担任书佐,协助处理文牍,沟通汉夷。
“文弟,留在此地,虽是历练良机,然毕竟远离中原,凡事需更加谨慎周到。”李焱叮嘱道。
李文眼中虽有对故土的眷恋,但更多是投身新政的兴奋:“焱兄放心,此乃建功立业之良机。弟必勤勉任事,不负所学,亦不负陛下与马都护信任。”
呜——浑厚的号角声响起,船队即将起航。
赵广、陆抗、太子刘璿登上前来接驾的另一艘高大楼船。在震天的“凯旋!万胜!”欢呼声中,庞大的船队扬起风帆,缓缓驶离码头,向着西方的大海驶去。岸上,留守的将士在马岱率领下肃立行礼,目送船队远去,直至变成海天一线上的一片帆影。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强汉之墨色如血请大家收藏:(m.20xs.org)强汉之墨色如血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