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会的对手则是一名剑术灵动的游侠。钟会剑法得名家真传,守则严谨,攻则凌厉,姿态飘逸,颇具大家风范。他并未与对手过多纠缠,看准时机,一连串疾风骤雨般的进攻击溃对方防御,剑尖轻点其腕,迫其撒手弃剑,赢得干净利落,风度翩翩,引来不少喝彩。
那位使枪的军司马王恪、使朴刀的神秘汉子墨翟也各自击败对手,展现出不同风格的实力。
第三项:兵法阵略。
此乃武科之魂,考察为将者的智谋。考试形式为沙盘推演与策问应答。
沙盘模拟一处山地隘口攻防。邓艾在推演中,其策略初看极为保守甚至笨拙,注重粮道维护、斥候派遣、营寨稳固,步步为营,极少行险。但在对手看来,却如同陷入泥沼,任何奇袭都被他预先布置的防御体系化解,任何弱点都被他迅速弥补。他扮演防守方时,防线固若金汤;扮演进攻方时,推进缓慢却无可阻挡,最终往往通过断粮道或长期围困迫使对方认输。其风格沉闷,却让考评官们看到了其背后扎实的后勤计算、地形利用能力和超乎常人的耐心与坚韧。
钟会则截然不同。他思维敏捷,策略大胆奇诡,常出人意料。在沙盘中,他善于调动对手,声东击西,设伏诱敌,往往能以较小的代价换取局部优势,最终积小胜为大胜。其推演过程如行云流水,极具观赏性和智慧闪光,虽偶尔因过于弄险而被老成持重的策略克制,但整体表现惊艳,被认为极具名将潜质。
策问环节,考题为:“若领千骑,遇敌万余据险而守,当如何处之?”
邓艾沉吟片刻,答道:“千……千骑利速,然……然攻坚不足。当……广布斥候,断其……汲道、粮道,扰其……疲其卒。择……择死士,夜焚其营垒……积……积小挫为大患。敌……敌久困必躁,或出……出击,则可……可半道击之;或……或内乱,则可……可乘隙而入。若……若其不动,则……则我亦不动,待……待大军合围。”他虽略有口吃,但思路清晰,策略务实狠辣,全无侥幸心理,完全立足于消耗与等待战机。
钟会则朗声应对,口齿清晰:“千骑虽寡,然将贵出奇。敌据险而守,必恃其固,疏于侧后。可明修栈道佯攻正面,暗遣精锐,绕绝险小道,直捣其巢穴或焚其粮仓。敌必大惊回援,军心慌乱,其时或可半途设伏击之,或可趁其退军阵列不整时衔尾追击。即便奇袭未竟全功,亦足以令敌胆寒,不敢再视我千骑为无物。”其策奇险,然若能成功,收效极大,尽显其自信与谋略。
两人策略,一稳一奇,一实一险,风格迥异,却皆展现出过人的军事头脑,令赵云、王平等考评官频频颔首,深感此次武科人才之盛。
第四项:潜质与应变。
此项由主考官临时出题。穿戴铠甲环节,邓艾因出身田间,后又为屯田吏,对此类劳作之事并不陌生,速度中上,动作扎实。钟会则显然受过良好训练,虽不常做,但步骤清晰,动作标准,速度竟也不慢。
蒙目听音击铃环节,钟会凝神静听,一弩射出,击中一铃,表现已属上乘。邓艾则再次展现出其独特的专注与务实,他并未追求击中高难度的铃铛,而是仔细分辨声音,选择了一个他认为最有把握的中位目标,沉着地射出一箭,精准命中。
而那墨姓汉子的铁蒺藜绝技,再次引来惊叹。
经过连日紧张激烈的比试,武科考核终于结束。
考评官们汇集成绩,反复评议。邓艾在弓马、技击、兵法、应变四项皆名列前茅,尤其兵法推演之扎实稳健、策问应对之务实狠辣,给考评官留下极深印象,虽无特别炫目之处,但综合实力强劲,且意志坚韧,被公认为大将之材。
钟会则以其出众的弓马技艺、潇洒的技击、奇诡精彩的兵法谋略和良好的应变,光芒四射,被认为极具潜力与培养价值,虽稍欠沉稳,但才华横溢。
石弘、王恪、羌人勇士、陇西青年、墨翟等也各凭绝技,榜上有名。
将台之上,赵云与王平最后审阅着名单。
赵云道:“邓士载沉雄坚忍,如磐石砥柱;钟士季才思敏捷,似利剑出鞘。此二人,皆乃璞玉,稍加琢磨,必为国家栋梁。此次武科,能得此等人才,实乃大汉之幸。”
王平亦道:“一正一奇,相得益彰。将来或可独当一面,或可协同作战。陛下与丞相开此武科,确是英明。”
夕阳的余晖将演武场染成一片金黄,邓艾默默收拾行装,目光已投向远方可能的战场;钟会则与几位交谈甚欢的考生拱手道别,意气风发。帝国的武脉,正因这些风格各异的新鲜血液的注入,而愈发蓬勃强健。
喜欢强汉之墨色如血请大家收藏:(m.20xs.org)强汉之墨色如血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