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禅召集了其中几位佼佼者。他们虽穿着官袍,却大多袖口沾有墨渍甚至油污,眼神中充满了求知与好奇。
“诸位爱卿,”刘禅看着这些帝国未来的技术官僚种子,沉声道,“今日朕召尔等前来,是有一项长远课题交托。此课题或许艰难,甚至短期内看不到成效,然其意义,或许远超刀剑火药。”
众人皆屏息凝神。
刘禅命人抬来一个小火炉,上坐一个铜壶,壶水已沸,壶盖被蒸汽顶得噗噗作响。
“诸位可见此景象?”刘禅指着壶盖,“水沸为气,此气之力,竟能顶动壶盖。若……朕是说若,我们能造一个密闭坚固之容器,设法不断将水烧沸产生大量此等蒸汽,并引导其力量,持续推动某物,譬如连杆、齿轮、乃至车轮……是否可造出一种不依靠人力、畜力、风力、水力,只需燃烧石炭木材便能自行运转、产生巨力之机械?”
他尽可能用当时能理解的语言描述蒸汽机的基本原理。这番话语,对于习惯了传统机械的众人而言,不啻于天方夜谭,却又仿佛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格物院的官员们听得目瞪口呆,继而陷入沉思,有人眼中开始闪烁兴奋的光芒。
“陛下思虑深远,臣等茅塞顿开!”一位名叫杜衡的年轻官员激动道,“虽闻所未闻,然细思其理,似有可能!然其难点,在于如何造那密闭坚固之容器(气缸与活塞),如何确保蒸汽之力持续稳定输出,如何转换其动力……”
“朕知其难,故将此课题交于尔等。”刘禅正色道,“不必急于求成,可先从记录蒸汽顶起壶盖之力有多大开始,尝试制作微小模型,摸索其中关窍。所需银钱物料,朕会拨付。此非战时急需之器,然若能成功,或可改变天下运力、工坊生产之根本!尔等可愿尽力?”
“臣等必竭尽驽钝,探此天道!”以杜衡为首的格物院官员们齐声应道,仿佛接到了神圣的使命。
***
视察的最后,刘禅一时兴起,又召来了几位负责军中旌旗、风筝制作的巧匠。
他取来一张纸,粗略画了一个热气球(带吊篮的球形)的示意图。
“此物,朕思及相父,故称之为‘孔明灯’之放大。尔等皆知,点燃灯内油烛,热空气上升,便可带动纸灯飞升。”刘禅解释道,“若朕欲造一极大之灯笼,以坚韧丝绸或特制纸帛蒙覆,其下吊一篮,篮中置一大火盆,持续加热其内空气。依‘浮力’之理(刘禅尽量解释),是否可载人升到半空当中?”
工匠们面面相觑,觉得陛下今日所思所想,一件比一件惊人。
“若成,人于篮中,升至极高,岂非可如飞鸟般俯瞰大地?于军事而言,敌军调动、营寨布置、城池防务,岂非一览无余?纵有千军万马,亦难逃天际之眼!”
工匠们呼吸顿时急促起来!他们都是极聪明的手艺人,瞬间明白了此物巨大的军事价值!
“陛下真神思也!”一个老工匠颤声道,“然……然则升空之后,如何控制方向?如何保证安全?火盆若点燃球体……”
“此皆需尔等细细思量解决。”刘禅笑道,“可先从小型无人之物试起,计算需多大球体、多热之气可承载多重之物。材料、防火、操控,皆可慢慢试验。此事亦不急,然其前景广阔。”
工匠们激动地围着那简陋的图纸讨论起来,仿佛已经看到了那巨大的球体升空的景象。
***
日暮时分,刘禅结束了一天的视察,返回宫中。虽略显疲惫,但精神却极为振奋。
诸葛亮陪在一旁,感叹道:“陛下今日所观所嘱,实令臣大开眼界。精钢利刃,雷火重器,乃当下制胜之道;急救仁术,体现陛下爱兵如子之心;而那蒸汽、飞球之想,虽看似渺茫,却如播种未来,若能生根发芽,他日必令我大汉腾飞于九天之上,远非四方蛮夷所能想象!”
刘禅望着窗外长安城的万家灯火,缓缓道:“相父,强国之路,永无止境。疆场胜负,终有时尽,然技器之进,仁心之施,方是国祚绵长、百姓安康之根本。今日所见,仅是开始。望我君臣同心,使这肇元盛世,不仅武功赫赫,更能文华璀璨,技道昌明!”
“臣,谨遵圣谕!”诸葛亮深深一揖。
未央宫的灯火亮起,映照着帝国统治者对于现在与未来的思考和布局。工坊中的炉火依旧熊熊,匠人们的敲打声、学者们的争论声,与皇宫中的决议声交织在一起,共同谱写着大汉肇元时代科技强国的宏伟乐章。
这乐章的每一个音符,都凝聚着智慧、汗水与超越时代的远见,预示着这个东方帝国,正沿着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坚定地迈向未来。
喜欢强汉之墨色如血请大家收藏:(m.20xs.org)强汉之墨色如血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