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事就这样成了一个谜。我将那张小纸条抚平,夹进了我最珍爱的那本诗集里,心里一半是疑惑,一半是一种难以名状的暖意。无论写纸条的人是谁,这简单的五个字,在那个令人沮丧的周一早晨,确实给了我一丝微弱却真实的力量。
然而,这仅仅是个开始。
从那以后,隔三差五,我的课桌抽屉里就会出现这样的匿名纸条。它们出现的时机毫无规律,有时是周一,有时是周三,有时又会隔上一两周。但内容无一例外,都是简短而温暖的鼓励:
“天气很好,心情也要晴朗。”
“你的笑容其实很好看,多笑笑。”
“最近进步了,继续努力。”
“做自己,就很棒。”
“别担心,一切都会好的。”
字迹始终是那种清秀有力的风格。我开始留意周围每一个人的笔迹,试图找出这个神秘的“田螺姑娘”。我偷偷对比过班长的字,太方正;对比过学习委员的字,太潦草;甚至鬼使神差地,我利用帮语文老师收发作业的机会,偷偷翻看过邳鹤谙的作业本——他的字迹潇洒飘逸,带着一种行云流水般的自信,和纸条上的清秀工整并不相同。这个发现让我松了口气,却又隐隐有些失落。我在期待什么呢?难道还幻想是那个光芒万丈的人,会注意到角落里的我,并给我写下这些温暖的句子吗?这想法本身,就足够荒唐。
但无论如何,这些匿名的纸条,像一颗颗闪烁的星辰,悄然点亮了我灰暗的青春。我开始真的尝试按照纸条上说的去做:努力加油学习,试着在遇到同学时牵起嘴角,告诉自己“做自己就好”。我把每一张纸条都小心翼翼地收集起来,放在一个漂亮的铁盒里。它们成了我专属的“能量补给站”。每当感到挫败、自我怀疑时,我就会打开铁盒,一遍遍阅读那些话语,仿佛能从中汲取到继续前行的勇气。
奇迹般地,在这种积极的自我暗示和或许真的被鼓励到的学习劲头下,我的成绩开始缓慢但稳步地提升。从班级中游,到三十几名,再到二十几名……老师偶尔也会在班上表扬我的进步。虽然我依然敏感,依然算不上自信,但内心深处,有什么东西正在悄悄发生改变。我不再总是低着头,开始敢在课堂上回答一些有把握的问题,甚至和小悠聊天时,笑声也变得更响亮了一些。
一切,似乎真的都在朝着好的方向转变。而那个神秘的送信人,成了我心底一个温暖而美好的谜。
高考像一场席卷一切的飓风,过后是一片狼藉的平静,然后是各奔东西。
填志愿时,我望着那些陌生的大学和专业名称,第一次如此认真地思考自己的未来。那个曾经卑微怯懦的女孩,因为那些匿名的鼓励,心底似乎生出了一点点的勇气和野心。我不想再停留在原地。最终,我选择了一所离家千里之外的南方大学,一个我颇感兴趣但竞争激烈的专业。我想,是时候彻底告别过去,去一个全新的环境,重新开始。
大学生活像一扇新世界的大门在我面前打开。这里没有人知道我的过去,没有那些“成绩普通”、“长相平凡”的标签。我努力融入新的集体,积极参加社团活动,逼着自己去表达、去尝试。我发现了自己在专业上的些许天赋,得到了老师的肯定,这给了我巨大的信心。我也开始学着打扮自己,摘掉了笨重的黑框眼镜,换上了隐形眼镜,研究了适合自己肤质的护肤品和淡妆,穿衣风格也不再是千年不变的宽大校服,而是尝试更能凸显气质的衣裙。
变化是潜移默化的。大一下学期,已经有男生开始约我吃饭、看电影。大二时,我拿到了奖学金。大三实习,我凭借出色的表现获得了留用机会。毕业时,我已经是一家颇有名气的公司的正式员工,举止谈吐间,再也找不到当年那个缩在角落里的女孩的影子。
我有了喜欢的工作,经济独立,也学会了如何更好地欣赏自己。镜子里的我,眉眼长开了些,因为学会了打扮和拥有了由内而外的自信,确实变得好看了许多。偶尔回望高中时代,那段暗恋和那些纸条,都像是上辈子的事情,蒙着一层柔光滤镜,温暖,却已遥远。
我和高中同学的联系并不多,除了小悠等寥寥几人。关于邳鹤谙的消息,更是少之又少。只知道他毫无悬念地考上了国内最顶尖的那所大学,从此便像是飞入了更高的云端,与我们这些地上的凡人断了联系。那段无疾而终的暗恋,也终于被时间妥帖地收藏进了记忆的深处,不再轻易触碰。
工作后的第三年,一个寻常的周末下午,我去市中心的一家书店买书。刚走出书店门口,就听到一个略带迟疑的声音喊我的名字:“林晚?”
我回过头,看到一个有些面熟但一时叫不出名字的男生。他看着我,眼神里充满了惊讶和不确定。“真的是你啊,林晚!我是王志涛,高中坐你斜后方的,还记得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德云社:爱情也许美好请大家收藏:(m.20xs.org)德云社:爱情也许美好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