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线路在屏幕上缓缓亮起,像一条被唤醒的脉络。
陈浩的手指还点在投影上,没挪开。他盯着那根新接入的线,看了好几秒。
“它自己连上了东区。”他说,“不是我们操作的,也不是程序预设的路径。它是……自己决定的。”
苏珊站在控制台另一侧,正把刚才的数据存进备份盘。她头也没抬:“说明系统还在运行判断逻辑。也许它觉得那边需要电。”
“可它怎么知道?”卡尔从电路板前抬起头,“我们都没进去过,它凭什么判断那里该通电?”
没人回答。
娜娜的声音这时候响起:“根据当前数据流分析,系统在过去七小时中完成了三次内部路由重构。每次调整都基于基地能耗分布变化。结论:该系统具备环境感知与自主优化能力。”
陈浩慢慢坐回椅子,发出一声闷响。“那就是说,咱们现在不是在用设备,是在跟一个会自己做主的东西共用电网。”
“听着挺玄乎。”卡尔抓了抓后脑勺,“但它至少没断我们的水和氧。”
“也不能排除试探性行为。”苏珊合上终端,“它可能正在学习我们的使用习惯,等摸清规律后再做出更大动作。”
空气静了一瞬。
陈浩忽然笑了一声:“行吧,人家都开始自学成才了,咱们总不能还靠碰运气捡东西过日子。”
他站起身,绕到主控桌前面,拿起一支笔,在白板上画了个歪歪扭扭的圈。
“开会。”他说,“正式的。下一次进遗迹,不能再是‘走哪儿算哪儿’了。得有目标,有计划,有分工。不然迟早有一天,我们会被自己漏掉的细节坑死。”
苏珊抬头看了他一眼,有点意外。
“你认真的?”
“我什么时候不认真了?”陈浩瞪眼,“上次进洞差点被幻觉吓尿裤子,再上一次差点被墙夹成肉饼,现在连电都能自己跑路了——我不认真点,难道等着哪天醒来发现床底下长出个AI大脑?”
卡尔嘀咕:“我觉得这地方早晚得长出个。”
娜娜已经调出全息地图,悬浮在桌面中央。蓝色光斑标记着过去十二次探索路线,密密麻麻像蜘蛛网。
“已探区域覆盖率百分之六十一。”她说,“其中资源类采集点九处,科技装置回收点五处,信息存储节点两处。风险等级评估显示,深层通道稳定性持续下降,建议下次行动时间窗口控制在四十八小时内。”
“先定目标。”陈浩在白板上写下三个字,“要啥。”
苏珊接过话:“第一,资源。我们现在能造新材料,但原料不够。深海锰结核富集带在东北方向三十公里,但那片区域有强磁场干扰,之前一直没敢深入。”
“第二,”卡尔插嘴,“得验证那些玩意儿到底耐不耐用。比如那个净水机,才运行半天,谁也不知道能不能撑一个月。不如回去找个旧区,埋几个样品,看它抗不抗得住高压腐蚀。”
“第三,”苏珊继续说,“文明溯源。金属册子上的星图指向南侧断裂带深处,那里可能是更早一代的信息中心。如果我们真想搞明白他们是怎么把自己玩没的,就得追源头。”
陈浩一边听一边写,字越写越大,最后直接把整块板占满了。
“采资源、验科技、寻源头。”他念了一遍,用力圈起来,“就叫‘目标三重奏’。听着像乐队名,但比‘别作死大会’顺耳。”
卡尔翻白眼:“你还记得那个名字?”
“当然记得,那是我这辈子最严肃的提案。”
娜娜光标一转,弹出新的界面:“目标确认后,需配套支持系统升级。当前最大限制因素为通讯中断问题。潜水服标准频道在遗迹内平均有效距离不足二十米,且信号延迟高达三点二秒。”
“这不是限制,是送命。”卡尔一拍桌子,“上次你喊我撤退,我听见的时候人都快被石头压扁了。”
“所以得改。”陈浩转向娜娜,“你有办法没?别跟我说你要造卫星。”
“不需要。”娜娜调出一张设计图,“量子晶片残余频段尚未完全衰减,可作为低功耗中继节点。通过布置微型信号塔,构建百米范围内的稳定语音网络。外壳采用纳米复合材料,抗压深度可达一万五千米。”
投影上出现一组小型装置模型,像个扁平盒子,带一根短天线。
“这玩意儿巴掌大,能贴在墙上或头盔上。”她说,“每五十米设一个中继点,团队之间可实现实时通话。初步模拟显示,延迟可降至零点三秒以内。”
苏珊凑近看了看:“功率够吗?别说着说着又断线。”
“使用遗迹能源核心的余热供电,无需额外电池。”娜娜回答,“只要附近存在古代设备运行,就能维持基本信号。”
卡尔挠了挠下巴:“听着靠谱。但我得提醒一句——别做得太复杂。咱们可没有专业施工队,还得我自己动手装。”
“结构简单。”娜娜切换视图,“插接式组装,三步完成部署:固定、激活、同步。预计单个制作时间不超过两小时。”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学渣穿越:我在星际荒野求生请大家收藏:(m.20xs.org)学渣穿越:我在星际荒野求生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