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浩把回放录音停了。他盯着控制台屏幕,手指在播放进度条上来回拖动。那段滴答声又响了一遍,短促,规律,像是谁在敲节拍。
“娜娜。”他说,“这声音你听过吗?”
娜娜站在终端前,头也没抬:“第十七次重播时出现,频率每秒三下,持续零点六秒,重复三次。不是原始记录内容。”
“那就是咱们系统自己造出来的?”
“是。系统在高负载回放时,会生成校验脉冲以确保数据完整性。这段滴答声,是音频模块的自我检查信号。”
陈浩往后一靠,椅子发出吱呀一声。“所以它不是问题,反而是证明咱们的东西还能干活。”
卡尔从沙发上探出半个身子:“你该不会又要拿这个开什么大会吧?我刚躺下。”
“已经开始了。”陈浩顺手点了主控室的会议模式。投影幕布落下,标题自动跳出:深海探索阶段性总结。
苏珊抱着文件夹走过来,坐下前看了眼屏幕。“你因为一段杂音就召集全体?”
“不是因为杂音。”陈浩指着刚才的波形图,“是因为我们连杂音都能说清楚是啥了。以前呢?听见怪声就是闹鬼,推进器抖两下以为要炸。现在不一样了,咱们能把事儿掰开看。”
娜娜调出资料库界面,启动复盘协议。屏幕上迅速分出六个大类,每一项下面堆满了任务编号和关键词。
装备革新、资源获取、生态认知、科技跃迁、农场建设、危机应对。
卡尔凑近看了眼:“哟,原来咱们还干过这么多事?我都忘了第六百五十章挖那块黑石头有啥用。”
“稀有金属矿样本,后续提炼出耐压涂层材料。”娜娜说,“用于通信中继器外壳升级。”
“哦对,那玩意儿差点把我手腕压折。”
苏珊翻着自己的记录本:“问题是,这些成果太散。有些是试出来的,有些是撞大运。要是换个队伍来,根本没法照着做。”
“所以得总结。”陈浩抓起笔,在白板上画了个圈,“咱们不光要记住干了啥,还得知道为啥能成。”
他转头问娜娜:“从开始到现在,咱们遇险多少次?”
“共十二次重大风险事件。”娜娜回答,“其中七次依靠预案脱困,五次依赖临场判断。”
“那有没有哪一次,是纯粹靠运气活下来的?”
短暂沉默。
卡尔挠头:“第六百六十三章,地下河突然涨水,咱们刚跑出来闸门就塌了。那会儿我在系鞋带,慢了十秒就得淹里头。”
“那次不算运气。”娜娜调出监控时间线,“你在系鞋带,但陈浩提前五分钟发现水流速度异常,下令撤离。决策时间早于警报触发。”
苏珊点头:“也就是说,哪怕看着像运气,其实也有信息支撑。”
“关键就是这个。”陈浩在白板上写下四个字:信息闭环。
“只要咱们眼睛没瞎,耳朵没聋,脑子还在转,就能观察、判断、行动、反馈。断一环可能倒霉,全断了才真完蛋。”
卡尔嘀咕:“那第六百六十章被发光鱼围住的时候,咱仨抱头蹲地,这也算闭环?”
“也算。”陈浩笑,“观察到了威胁,判断出打不过,行动是原地不动,反馈是鱼自己走了。流程完整,只是结果靠外力。”
苏珊轻声说:“可如果下次它们不走呢?”
没人说话。
娜娜忽然开口:“当前通信系统已实现双通道冗余,设备健康度实时监控。人员生理指标接入预警模型。信息链路稳定性比初期提升八倍。”
“意思是?”卡尔问。
“意味着,”陈浩接道,“咱们不会再因为听不见话而抱头蹲地了。”
会议继续。
娜娜将六大类成果逐一展开。装备方面,新型潜水服已迭代到第三代,氧气瓶续航延长百分之四十;推进器最高速度突破每秒四米,适应多种洋流环境。
资源部分,他们采集的深海蔬菜实现了基地日常补给三分之一自给;净化微生物成功处理废水系统两次污染事故。
生态上,识别新物种四十七种,其中三种具备群体协作行为,一种疑似具有初级光信号交流能力——正是上一轮遭遇的蓝光生物群落。
科技跃迁中最重要的是涂层技术逆向解析,以及古代机关动力源的部分解码。虽然还没搞懂原理,但至少知道怎么安全接触。
农场建设则完全从零开始。海底种植区温度、盐度、光照全部人工调控,目前稳定产出两种可食用藻类和一种蛋白虫。
最后是危机应对。暗流脱险、设备故障自救、心理恐慌控制……每一次都留下了操作日志。
“把这些都整理成标准流程。”陈浩说,“以后新人来了,不用再拿命试错。”
苏珊提出疑问:“可每个人反应不一样。有人冷静,有人慌。流程怎么统一?”
娜娜调出数据分析结果:“在所有成功案例中,唯一共同点不是性格,也不是经验,而是信息传递未中断。只要通讯畅通,即使决策错误,也能快速纠正。”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学渣穿越:我在星际荒野求生请大家收藏:(m.20xs.org)学渣穿越:我在星际荒野求生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