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坊的灯亮着,但没再闪。
娜娜低头看了眼终端记录,刚才那一下电源波动只是冷却系统重启时的短暂负载,数据流恢复正常,设备状态稳定。她把能源日志标记为“已排查”,顺手将五段压制法的操作模板推送到主控屏。
“可以继续。”她说。
陈浩正蹲在压模机旁边,手里捏着一块刚出舱的复合板材。它比上一块更厚实,边缘整齐,深蓝与银灰交织的纹路像是凝固的波浪。他用手指敲了敲,声音清脆。
“这回是真的硬。”他说,“不像之前那几块,一碰就想哭。”
苏珊从记录本上抬头,“第一批小样已经冷却完了,要不要开始切型?”
“切。”陈浩站起来,拍了拍裤子,“饭盒锅碗都得做,光看不能吃。”
卡尔扶着桌沿走过来,脚踝还有点不舒服,但他没提。他盯着那堆板材,“用激光还是机械刀?”
“都不行。”陈浩摇头,“激光切太快,容易崩边;机械刀又磨不动。咱们得换个办法。”
他转身走向角落的工具架,拖出一台旧打磨机。这是之前用来修整农具刃口的,电机声音大,精度低,但力气足。
“拿它改个夹具,当曲面修边机用。”他说,“慢是慢点,但稳。”
苏珊皱眉,“这玩意儿能对准吗?”
“不能。”陈浩承认,“所以你来调角度,我来扶料,卡尔盯压力,娜娜看着别超温。”
四人围上去,拆外壳,接导轨,焊支架。三十分钟后,一台歪歪扭扭的新装置摆在操作台上。它看起来像拼凑出来的废铁堆,但通电后运转平稳。
第一块板材被固定进去。
娜娜启动程序,电机嗡鸣,磨头缓缓接触材料表面。细碎的金属粉末飘起,在灯光下闪着微光。
“左倾两度。”苏珊盯着投影尺,“再进半毫米。”
陈浩一手扶着板材,一手轻压调节杆。卡尔蹲在一旁看压力表,随时准备喊停。
五分钟后,首只深底饭锅的轮廓成型。锅身弧度自然,内壁光滑,没有毛刺。
“成了?”苏珊问。
“先别高兴。”陈浩拿起来对着光看,“还得试用。”
他们把锅放进检测槽扫描一遍,结构完整,无应力集中点。
“下一步。”娜娜说,“做餐盘和汤碗,配套使用。”
接下来三个小时,工坊里机器不停。新的模具被装上,旧设备不断调整参数。一批批器具陆续出炉——抗摔餐盘、双层保温饭盒、耐磨铲头、便携水壶、模块化收纳架。
每一件都带着独特的蓝灰纹理,沉甸甸的,结实。
“够全队用了。”苏珊数完最后一套,“还能多出三份备用。”
“先送去生活区。”陈浩拎起两只锅,“试试能不能煮饭。”
厨房里,加热炉还在用老式合金锅。锅底焦黑,每次做饭都得盯着火候,稍不注意就糊底。
陈浩把新锅放上去,倒水,加谷物粉,开火。
火焰舔舐锅底,热气慢慢升腾。
“温度上升缓慢。”娜娜站在旁边监测,“当前导热速率仅为传统合金的百分之六十二。”
“那就调小火力。”陈浩把旋钮往回调了一格,“让它慢慢热。”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锅里的水开始冒泡,谷物糊均匀翻滚,没有局部沸腾,也没有粘底迹象。
“预热完成。”娜娜说,“现在可以加大火力。”
陈浩照做。锅体逐渐发烫,但始终受热均匀。
十分钟后,一锅稠粥做好了。
他舀了一勺尝了尝,点头:“熟了,不糊,也不夹生。”
苏珊接过碗喝了一口,眼睛亮了:“这回真是热到芯里了。”
卡尔摸着锅外壁:“保温也不错,手摸着不烫,但里面还滚着。”
“以后吃饭不用抢位置了。”陈浩笑,“谁来都能吃上热的。”
消息很快传开。
生活区的人陆续过来围观这批新家伙。有人担心地问:“这么硬的东西,会不会有毒素?”
娜娜当场调出材料稳定性报告,又播放了一段视频——一只餐盘连续三天处于高温蒸煮状态,内部成分无变化,表面无析出物。
“安全。”她说,“可长期使用。”
“那我先来一个。”苏珊立刻领了一套餐具,包括饭盒、汤碗和餐盘。
卡尔也拿了自己那份,还特意挑了个把手最顺手的铲子。
陈浩最后一个领。他把全套摆桌上,从左到右排好,像是检阅部队。
“以前吃饭像打仗。”他说,“现在总算像个家了。”
当天晚饭,全队第一次统一使用新器具进餐。
餐桌摆满银灰色带蓝纹的碗盘,热食冒着白气。有人打汤,有人分菜,笑声不断。
卡尔举起碗喝了一口,烫得直哈气,但没放下:“这碗摔都摔不坏,值!”
“你还真摔过?”苏珊问。
“上次掉地上,裂了。”卡尔咧嘴,“现在这个,我敢扔。”
“别扔。”陈浩说,“坏了没地方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学渣穿越:我在星际荒野求生请大家收藏:(m.20xs.org)学渣穿越:我在星际荒野求生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