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杀害安坤后,黄德坤和潘凯平原本计划抢劫银行的运钞车,但由于安坤被杀一案在当地引起轰动,银行加强了警戒,他们不得不改变计划。在踩点过程中,黄德坤注意到了乐贵建,认为他家庭条件优渥,是理想的抢劫目标。
于是,两人开始跟踪乐贵建,摸清了他的家庭住址和作息规律。1998年12月1日,他们按照计划闯入乐贵建家中,实施抢劫并杀害了乐贵建一家和刘巧云。
六、凶手的双重生活:从罪犯到 GY
黄德坤在犯下"凯里两案"后,不仅没有逃离凯里,反而开始了一段令人意想不到的"仕途"。2000年左右,他成为凯里市经济开发区的一名司机,为领导开车。这个看似普通的工作,成为了他后来晋升的起点。
黄德坤的"贵人"是 洪 金洲,他当时担任凯里经济开发区 管委会 副 主 任,后来升任凯里 市 长、黔东南州 副 州 长。黄德坤通过为洪金洲开车,逐渐获得了他的信任。2007年,在洪金洲的 关 照 下,黄德坤进入开发区城乡管理局任职,负责拆迁工作。
黄德坤在拆迁工作中表现出的强硬作风,让他得到了上级的赏识。他敢于面对"钉子户",甚至不惜使用暴力 手段解决问题。这种不择手段的工作方式,使他在官场上迅速 晋升。2011年,黄德坤升任开发区城管局局 长、党 支部 书记。
在担任城管局局长期间,黄德坤利用职权为自己和家人谋取私利。他帮助三哥黄德凯承接工程,从中获利。他还通过非法手段获取了一张大学文凭,为自己的晋升铺平道路。此外,黄德坤还购买了豪华别墅,生活奢华。
令人震惊的是,黄德坤在担任公职期间,仍然保持着犯罪时的暴力倾向。据报道,洪金洲家中曾两次被盗,损失财物价值数百万元。洪金洲怀疑是黄德坤所为,但黄德坤拒不承认。此外,黄德坤还曾按照洪金洲的指示,将一名派出所所长的鼻梁骨打断。
2013年,洪金洲因涉嫌受贿、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落马。然而,黄德坤却没有受到牵连,继续在官场中混迹。2015年8月,他调任凯里市棚户区改造办 副 主任,保留正科级。这次调任被认为是一次明升暗降,可能是因为他与新领导的关系不睦。
黄德坤的双重生活最终在2016年结束。这一年,他因涉嫌严重违纪被调查,随后被发现是"凯里两案"的凶手。在接受调查期间,黄德坤表现出了令人惊讶的冷静和条理。他在回答问题时,总是使用"第一点、第二点、第三点"等条理分明的表述方式,被旁听者称为"满口官腔"。
七、犯罪心理剖析:动机与行为
黄德坤和潘凯平为何会犯下如此残忍的罪行?这背后有着复杂的心理因素。首先,经济压力是促使他们犯罪的主要动机。黄德坤在歌舞厅失火后负债累累,急需资金来偿还债务。潘凯平同样面临经济困境,两人一拍即合,决定通过抢劫来改变命运。
其次,嫉妒和不满也是犯罪的重要原因。黄德坤与安坤是儿时玩伴,但安坤在学业和事业上都比他成功,这可能引发了黄德坤的嫉妒和怨恨。此外,黄德坤曾向安坤求助调查歌舞厅火灾原因,但安坤未能给出令他满意的答复,这进一步加深了他的不满。
第三,黄德坤的性格特点也是犯罪的重要因素。据同学回忆,黄德坤从小性格孤僻,沉默寡言,但好勇斗狠,下手狠毒。这种性格使他在面对挫折时,更容易采取极端手段解决问题。此外,黄德坤曾学习武术,力气很大,这使他在犯罪时更加自信和残忍。
第四,潘凯平的依赖性人格也是案件发生的因素之一。潘凯平性格内向,缺乏主见,对黄德坤言听计从。这种依赖关系使他在黄德坤提出犯罪计划时,没有能力拒绝,最终参与了这起恶性案件。
从犯罪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黄德坤和潘凯平的行为符合"挫折-攻击"理论。他们在面对经济挫折和社会地位低下的情况下,产生了强烈的挫折感,进而通过攻击行为(抢劫和杀人)来释放这种挫折感。此外,他们选择杀害安坤并抢走他的配枪,也反映了他们对权力和控制的渴望。
值得注意的是,黄德坤在犯罪后不仅没有表现出悔意,反而通过不正当手段进入官场,并在其中如鱼得水。这种行为可以用"道德脱离"理论来解释,即个体通过一系列心理机制,使自己的行为与内在的道德标准相脱离,从而减轻罪恶感。黄德坤可能通过合理化自己的行为(如"安坤对不起我")和责任转移(如"这都是为了生存")来减轻内心的谴责。
在被捕后,潘凯平表示18年来他一直寝食难安,深感罪孽深重,尤其是最近几年,头发掉了很多。这表明他的内心一直受到良心的谴责。相比之下,黄德坤在庭审中表现得更加冷静和理性,甚至提出愿意对受害者家属进行经济补偿。这种差异反映了两人不同的心理状态和应对机制。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大案要案详情录请大家收藏:(m.20xs.org)大案要案详情录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