玲起初被林国伟的外表所吸引,但随着交往的深入,她逐渐发现了林国伟性格中的阴暗面。林国伟的控制欲和暴力倾向让玲感到恐惧,她对林国伟的色 心也感到不满。
一年后,玲向林国伟提出了分手。这次分手对林国伟造成了巨大的打击,尤其是玲在分手时说了一些侮辱性的话语,这让他感到极度羞辱。
更令林国伟难以接受的是,分手后玲离开了香港前往加拿大,这让他无法直接对她进行报复。这种无法宣泄的愤怒和挫折感,成为了他日后对女性实施暴力的心理动力。
据林国伟后来供述,他在第一次作案时,就是因为看到受害者与玲有几分相似,才选择了她作为目标。他将对玲的愤怒和怨恨,转嫁到了无辜的女性身上。
随着时间推移,林国伟又经历了几次失败的恋爱关系。每次被女性拒绝或抛弃,都会加深他对女性的仇恨和不信任感。他开始认为所有女性都是虚伪和不可靠的,这种扭曲的认知最终导致他走上了报复女性的道路。
2.3 双重人格:从普通人到色 魔
林国伟被捕后,他的外表和行为让办案人员大为震惊。这个被称为"屯门色 魔"的连环强奸杀人犯,看起来只是一个相貌清秀、谈吐斯文的普通年轻人。
在日常生活中,林国伟表现得相当正常。他有一份稳定的电工工作,与同事关系融洽,甚至被认为是一个乐于助人的人。没有人会想到,这个看起来普通的年轻人,竟然是令整个屯门区陷入恐慌的色魔。
这种外表与内心的巨大反差,形成了林国伟的双重人格。在公众面前,他是一个正常的年轻人;而在夜幕降临后,他就化身为一个残忍的强 奸 杀人犯。
心理专家分析,林国伟的这种双重人格是他应对内心冲突的一种防御机制。通过将自己的暴力冲动与日常人格分离,他能够在犯罪后继续维持表面的正常生活,而不必面对自己行为的道德谴责。
更令人不安的是,林国伟开始将犯罪视为一种"解压游戏"。每次作案后,他都会感到一种强烈的快感和控制感,这种感觉让他逐渐沉迷于犯罪。他甚至会收藏受害者的 内 衣 作为"战利品",这种仪式化行为暴露了他深度的心理畸变。
林国伟的犯罪心理发展过程,展示了一个普通人如何在特定环境和心理因素的影响下,逐渐堕落为一个连环杀人犯的过程。这不仅是一个个案,也反映了人性中潜在的黑暗面,以及社会环境和个人经历对人格发展的深远影响。
三、警方追捕:艰难的破案历程
3.1 初步调查:迷雾重重
屯门区接连发生的强奸案引起了警方的高度重视。1992年4月至12月期间,警方接到了多起类似案件的报案,受害者描述的嫌疑人特征惊人地相似:身高约165-170厘米,身材壮硕,声音低沉,作案手法都是从背后勒住受害者颈部,使其失去反抗能力后实施侵犯。
香港警队总督察王永基负责这一系列案件的调查工作。他敏锐地意识到,这不是普通的强 奸案,而是一个有组织、有预谋的连环犯罪。
通过分析案情,王永基发现了几个关键线索:首先,凶手每次作案都选择在凌晨4点左右,这个时间段路上行人稀少,有利于凶手作案后迅速逃离;其次,凶手能够在极短时间内前往不同地区的银行提款机提取受害人银行卡中的金钱,说明他对屯门区的环境非常熟悉,很可能是区内居民;最后,凶手一定有交通工具,能够跟踪受害者并快速逃离现场。
警方还注意到,凶手每次犯案的时间间隔大约为两个月,这种规律性暗示着凶手可能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只能在特定时间实施犯罪。
尽管警方掌握了这些线索,但由于当时技术手段有限,加上凶手具有一定的反侦察能力,案件的侦破工作进展缓慢。这使得林国伟更加胆大妄为,犯罪行为也越来越猖獗。
3.2 关键突破:催眠获取线索
1992年12月,一个关键线索浮出水面。接载首名受害少女的出租车司机向警方反映,他隐约记得在出事当晚,有一部私人轿车跟在后面。
由于时间过去已久,司机的记忆有些模糊。为了获取更准确的信息,警方邀请了心理医生对司机进行催眠。在催眠状态下,司机回忆起这辆轿车是白色的,应该是一辆日本汽车,并且还说出了车牌号中的几个号码和车型。
这个线索让警方兴奋不已。他们立即开始排查所有符合特征的车辆,将可疑人物缩小到了数百人。虽然这个范围仍然很大,但相比于之前毫无头绪的情况,已经有了明显的进展。
与此同时,警方也加强了屯门区的夜间巡逻,特别是在凌晨时段增加了警力。警车频繁穿梭在各个街道,警灯闪烁,试图通过增加警力存在来震慑潜在的犯罪行为。
警方还采取了一项大胆的策略:安排女警假扮夜归女子,在重点区域徘徊。这些女警身上配备了防狼喷雾和紧急呼叫装置,随时准备应对可能的袭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大案要案详情录请大家收藏:(m.20xs.org)大案要案详情录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