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那些手上的血泡磨破又愈合最终变成老茧的疼痛;那些被玉米叶子划伤、被蚊虫叮咬得满身红肿的瘙痒;那些深夜思乡无法入梦的泪水;那些对未来的迷茫和偶尔袭来的脆弱;还有暴风雪夜那刺骨的寒冷和濒临冻僵的恐惧……所有这些艰难与苦涩,都被她小心翼翼地藏了起来,埋在了心底最深处。
“报喜不报忧”,这是那个年代远行子女几乎本能的选择,也是一种深沉的爱与责任。她不想让远在西北、同样承受着巨大压力的他,再为自己担心。她希望自己在他心中,永远是那个坚强、乐观、能与他并肩前行的赵庆兰。
书信的往来,缓慢而充满不确定性,常常一封信寄出,一两个月后才能收到回音。但这种延迟,反而加深了等待的焦灼和收到信时的狂喜。它成了一种仪式,一种跨越空间的精神守望。
在信中,他们交流读书心得,讨论国家大事,互相鼓励要“又红又专”。他们没有多少花前月下的浪漫词汇,更多的是对理想的追求,对责任的担当,以及对未来重逢的朴素期盼。这是一种特殊年代、特殊环境下产生的,建立在共同信仰和命运基础上的、极其克制却又无比深沉的“精神恋爱”。
写完信的最后一行,仔细封好信封,贴上珍贵的邮票,赵庆兰常常会长舒一口气,仿佛完成了一件极其重要的任务。她会把信贴身放好,等待着下一次邮递员的到来。
煤油灯的火苗轻轻跳动,映照着她年轻却已显风霜的脸庞,眼神清澈而坚定。这炕头上的书信,是冰冷现实中的温暖之火,是孤独奋斗中的力量之源,连接着两颗年轻而忠诚的心,也连接着这片黑土地与那遥远山沟,共同诉说着一个时代的青春与奉献。
而在这不断的书写和阅读中,赵庆兰也愈发清晰地感受到自身的变化。她不再仅仅是那个依靠远方来信获取力量的女孩,她开始渴望能在这片土地上,发出自己更具体、更温暖的光和热。
喜欢三江奔流请大家收藏:(m.20xs.org)三江奔流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