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开始体验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感觉——被需要。
这种被需要,不同于完成生产任务后的集体荣誉感,也不同于得到领导表扬时的成就感。它是一种更具体、更细微、更贴近人心的价值感。当她用学到的知识缓解了病人的痛苦,当她帮助老耿头连通了与外界的情感纽带,当她看到因为自己的点滴付出而让周围的世界变得稍微好那么一点点时,一种深深的满足感和扎根感便油然而生。
这不再是单纯地“接受再教育”,而是在付出的过程中,找到了自己存在的独特意义,实现了个人价值与集体需求的有机结合。
她依旧会在夜晚给林卫东写信,信的内容悄然发生了变化。除了描述黑土地的风景和劳动,她开始更多地分享卫生室里的趣事,分享帮助别人后的快乐。
“卫东,今天帮耿大爷读了他侄子的信,侄子在外地当工人,一切都好。大爷高兴得像个孩子,非要给我烤土豆吃……”
“今天有个小娃娃发烧,我给他打了针,第二天活蹦乱跳地来谢我,叫了我一声‘庆兰阿姨’,心里忽然觉得特别踏实……”
这些平凡琐碎的小事,透过书信,也传递给了远方的林卫东。他回信说,能想象出她在灯下认真记笔记、在病床前耐心照顾人的样子,并为她感到骄傲。
煤油灯下,赵庆兰合上刚刚写完的信纸,嘴角带着一丝恬静的微笑。窗外的北大荒,依旧寒冷而辽阔,但她心中的那片世界,却因为这点点星火般的付出,而变得愈发温暖和坚实。她开始觉得,这片曾经陌生而严酷的黑土地,或许真的可以成为她安放青春、实现价值的地方。
而这星星之火,看似微弱,却蕴藏着燎原的力量,正在悄然点燃她内心深处关于“扎根”的真正渴望。
喜欢三江奔流请大家收藏:(m.20xs.org)三江奔流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