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巧妙地将父亲的"鄙夷"部分转化为"担忧",这更容易让人接受。
"钱,是要赚。"林卫东看着弟弟,语气变得郑重,"但爸常教导我们,做人要堂堂正正,做事要脚踏实地。这不管是在山沟里搞科研,还是在南方做生意,道理都是一样的!钱要赚得光明正大,心里的那股正气,那份信念,不能丢!不能因为钻进了钱眼里,就忘了自己是谁,忘了根在哪里!"
"信念"!
林卫东提到了一个至关重要的词。他没有具体定义这个"信念"是什么,是父亲的"家国情怀",还是更普世的"做人原则",他留下了模糊的空间。但他强调,无论走哪条路,都需要有"信念"的支撑。
他试图在父亲坚守的"崇高价值"和弟弟追求的"经济利益"之间,找到一个看似可以共存的支点——那就是"正道"和"信念"。他告诉父亲,弟弟也想"好好干事业"(符合父亲对"奋斗"的认可);他告诉弟弟,赚钱可以,但不能走歪路,心中要有信念(回应了父亲对"精神失落"的担忧)。
这是一个典型的,身处变革时代中间一代的调和策略。他们承袭了上一代的精神遗产,又不得不面对新一代的现实选择。他们无法彻底倒向任何一边,只能努力寻找那微小的、可能存在的共识区域,试图用"殊途同归"、"正道"等相对模糊且包容性更强的概念,来维系表面的和谐与内在的平衡。
林卫东的话语,像一股微温的流水,暂时没有扑灭那熊熊燃烧的观念之火,但至少,让那灼人的烈焰,稍微降低了一些温度。餐厅里令人窒息的紧绷感,似乎有了一丝极其细微的松动。
周文瑾停止了哭泣,满怀期望地看着大儿子,又小心翼翼地观察着丈夫和小儿子的反应。赵庆兰也暗暗松了口气,觉得卫东的话在情在理。
林瀚章依旧沉默着,但不再看向窗外,而是盯着面前那杯斟满的酒,目光深沉,无人能窥见他内心正在经历怎样的波澜。是觉得大儿子的话有几分道理?还是依旧无法释怀小儿子对"奉献"二字的彻底背叛?
林向洋也抿着嘴,大哥的话,他听进去了一些。"走了歪路"、"忘了根本",这些词触动了他。他想起了那个差点骗走他钱的"老乡",想起了生意场上一些见不得光的手段……但他依然不认为自己对"财富"的追求是错的。只是,面对大哥这番情理兼备的劝解,他一时也找不到更激烈的话来反驳。
调和,只是让激烈的交锋暂时停火。观念的裂痕,远未弥合。但至少,对话的可能,被林卫东艰难地重新打开了。接下来,更需要母亲那超越理念的、纯粹基于亲情的抚慰,来为这个受伤的家庭,涂抹一层缓解疼痛的药剂。
喜欢三江奔流请大家收藏:(m.20xs.org)三江奔流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