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哥是个典型的“老移民”,性格直爽又带着几分江湖气。他对员工不算苛刻,但要求绝对勤快。他看到林雪动作生疏,会粗声粗气地指点:“小妹,托盘要端稳!走路看路,别撞到人!”“收盘子动作快点,翻台率就是钱!”
休息间隙,强哥会叼着烟(尽管在厨房外),用带着浓重福建口音的普通话,跟林雪和其他华人伙计讲他当年的“传奇”经历:如何在货轮底舱熬过数十天的颠簸,如何跳船游泳上岸,如何在黑工工厂里一天工作十六个小时,如何与移民局斗智斗勇……他的故事里充满了艰辛、危险,也闪烁着底层生存的智慧和顽强的生命力。
“你们这些留学生好啊,”强哥吐着烟圈,看着林雪,“堂堂正正读书,拿签证,比我们当年不知道强多少倍!好好读,读出个名堂来,别像我们,一辈子混在厨房里。”
他的话里有关怀,有期望,也有一丝难以掩饰的羡慕和淡淡的失落。林雪看着他被油烟熏得粗糙的双手和眼角深刻的皱纹,心中五味杂陈。强哥代表的是另一部华人海外奋斗史,充满了血泪和挣扎,是为了最基本的“生存”而战。而他们这一代留学生,虽然也面临压力和挑战,但起点和平台已然不同,他们追求的是更高层次的“发展”和“自我实现”。两代人的命运,在这嘈杂的中餐馆里,形成了鲜明而深刻的对照。
在“龙腾阁”,林雪也更直观地感受到了美国社会的阶层和族群分野。来这里吃饭的,除了少数对中国文化好奇的美国教授和学生,大多是本地的华人家庭、亚裔学生,以及一些蓝领阶层的墨西哥裔或非裔顾客。他们谈论着家长里短、工作琐事、孩子的学业,与大学校园里那种精英式的、充满理论和远景的讨论氛围迥异。这里更接地气,更充满烟火气,也让林雪看到了一个更加真实、更加多元,也更加复杂的美国。
打工的生活是疲惫的。林雪常常需要在图书馆值完班后,匆匆赶去餐馆;徐航也经常在实验室鏖战到深夜。他们用来学习、阅读、思考的时间被大大压缩,有时不得不牺牲睡眠来追赶学业进度。经济上的压力确实得到了缓解,他们开始有能力购买一些之前舍不得买的专业书籍,甚至可以开始小心翼翼地规划一次短途旅行。但更重要的是,这些经历让他们真正开始“落地”,不再是漂浮在校园象牙塔里的单纯学生。
他们体会到了谋生的不易,理解了每一美元背后需要付出的汗水和时间。他们接触到了美国社会光鲜亮丽表象下的不同肌理,从严谨刻板的大学行政,到充满江湖气息的华人餐馆,再到高度专业化的实验室环境。他们学会了如何与不同背景、不同阶层的人打交道,如何在繁重的学业和体力劳动之间寻找平衡,如何在异国他乡依靠自己的双手和头脑独立“生存”下去。
这种“生存”实践,磨砺了他们的意志,也让他们对自己的身份和未来有了更现实的思考。他们不再仅仅是通过书本和课堂来认识美国,而是用亲身劳动和汗水,丈量着这片土地的宽度与深度。然而,生存的问题初步解决,更重大、更关乎长远未来的抉择,也随着毕业的临近,一步步逼近。是去是留?这片他们努力适应、辛苦耕耘的土地,是否会成为他们最终的归宿?这个问题,开始像幽灵一样,在他们疲惫歇息的片刻,悄然浮现。
喜欢三江奔流请大家收藏:(m.20xs.org)三江奔流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