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姐,辛苦了!等疫情过去,一定请你吃饭!”一位被隔离的年轻白领在群里发言。
这种基于社区的互助网络,像无数细密的毛细血管,在政府强力管控的大动脉之外,为这座骤然“减速”的城市注入了温暖的生机与韧性。
经过几天不眠不休的努力,林向洋那边也终于传来了好消息。他通过香港的关系,高价抢购到了一批符合标准的医用外科口罩和防护服,并不惜成本通过特殊渠道,以最快的速度运抵深圳。物资到达的当天,林向洋亲自带着员工,与接收医院的代表完成了简短的交接仪式。
没有鲜花,没有掌声,只有彼此眼神中的郑重与感激。医院代表紧紧握住林向洋的手:“林总,太感谢了!这批物资真是雪中送炭啊!我代表全院医护人员谢谢您!”
林向洋摆了摆手,语气沉重:“应该的。跟你们在前线拼命比起来,我们做这点算不了什么。后面我还在继续找,有消息第一时间联系你们!”
看着满载物资的医院车辆驶离,林向洋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多日紧绷的神经才稍稍放松。他回到公司,看着空荡了许多的办公室和疲惫不堪却眼神坚定的员工,心中感慨万千。这场疫情,让他这个习惯了在商言商的商人,深刻体会到了超越利润的社会责任和价值。
在南方的这片热土上,林向洋和陈静,一个利用全球商业网络为前线“输血”,一个扎根社区邻里进行民生“互助”,他们以各自的方式,展现了危机之下,中国民营企业家和普通公民所能迸发出的担当与力量。这种力量,与北方母亲周文瑾的专业嘱托、与北京社区的严格管控、与无数个体的坚守和奉献一起,共同构成了中国抗击“非典”的宏大叙事中,不可或缺的动人篇章。
然而,就在举国上下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同时,在一些关系国计民生的特殊领域,另一种形式的坚守和壁垒,也在悄无声息却极其重要地进行着,保障着国家战略项目的脉搏,在风暴中依然沉稳跳动。
喜欢三江奔流请大家收藏:(m.20xs.org)三江奔流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