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单的消失,如同身体被切断了食物来源,虽然令人恐慌,但最初的冲击更多是心理上的。然而,当这场源自销售端的“坏死”开始沿着企业的血管和神经——财务系统——迅速蔓延时,林向洋才真正体会到什么叫作彻骨的寒冷与窒息。企业的“血液循环系统”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冻结、枯竭。
首先暴露的问题是库存积压。之前根据乐观预期和生产周期已经下单采购的进口音响器材、专业灯光设备,此刻正一箱箱、一托盘地滞留在香港的仓库,或者刚刚运抵深圳的港口。它们不再是即将变现的资产,而是变成了沉甸甸的、不断吞噬仓储费用的“石头”,更可怕的是,它们占用了公司巨额的流动资金。每一件躺在仓库里的货,都意味着真金白银被冻结,无法参与周转。
“林总,香港那边的仓储费催缴单又来了。还有,这批刚到港的货,海关那边也需要尽快办理清关提货,否则滞港费……”财务总监拿着一叠单据走进林向洋的办公室,脸色比窗外的天色还要阴沉。
林向洋看着那些数字,感觉太阳穴突突直跳。提货,意味着要支付关税和运费,然后让货物继续在深圳的仓库里积压,占用更多资金和仓储成本;不提货,滞港费同样是一笔不小的开销,而且货物存在风险。
“先……想办法拖延一下香港那边的费用,就说我们在协调资金。港口的货……我想想办法。”他挥了挥手,声音带着疲惫。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窘迫,他已经很多年没有经历过了。
紧接着,是应收账款的风险急剧放大。那些已经发货、甚至部分已经收到货的国外客户,付款态度变得极其拖延和暧昧。
“林总,美国J&K公司的那笔三十万美元的尾款,已经逾期两周了,对方财务部门一直以‘公司内部流程调整’、‘负责人休假’等理由推脱。”
“欧洲那边两家公司的款项也出现了延期,发去的催款邮件石沉大海。”
财务总监的汇报像是一记记闷棍。在全球化危机面前,过往建立的商业信用变得脆弱不堪。林向洋知道,这些延期支付的款项,有很大一部分,最终很可能变成无法收回的坏账。这意味着,之前发出的货,等于血本无归。
最致命的一击,来自银行。
一天下午,林向洋接到了公司主要合作银行信贷部王经理的电话。以往,这位王经理每次通话都带着职业化的热情,时不时还会暗示是否有新的存款或者理财需求。但这一次,他的语气公事公办,甚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疏远和警惕。
“林总,打扰了。根据总行最新的风险控制指示,我们需要对贵公司的授信额度进行重新评估。考虑到目前国际国内的经济形势,以及贵公司所处的行业……嗯,风险有所上升。”王经理措辞谨慎,但意思明确,“另外,贵公司有一笔五百万的流动资金贷款下个月初到期,请您提前做好还款准备。关于续贷事宜……我们需要看到贵公司更明确的经营改善和风险控制措施后才能讨论。”
“王经理,我们合作这么多年了,公司的信誉你是知道的!”林向洋试图争取,“现在只是暂时的困难,国际市场……”
“林总,我理解,我完全理解!”王经理打断他,语气带着无奈的官腔,“但这是总行的统一政策,对所有外贸企业一视同仁。现在是非常时期,风险控制是第一位的。请您务必理解和支持我们的工作。”
挂断电话,林向洋感到一阵眩晕。银行抽贷!这是在企业最需要血液的时候,强行掐断了输血管!那笔五百万的贷款一旦抽走,而外面的货款又收不回来,新的订单没有,公司的现金流将立刻断裂!
公司的财务总监很快拿着最新的现金流量表进来,上面的数字触目惊心。每个月的固定支出——工资、房租、水电、税费、贷款利息——像一座大山。而流入的资金,却如同即将干涸的溪流。
“林总,照这个情况下去,加上下个月要还的银行贷款,我们的现金最多只能支撑……一个半月。”财务总监的声音低得几乎听不见。
就在这时,办公室外传来一阵轻微的骚动。秘书进来通报,说是包工头老周来了,想见林总。
林向洋心里一沉。老周是他长期合作的一个装修队工头,公司展厅、仓库的零星装修和维护都找他。这个时候来……
他让老周进来。老周还是那身沾着油漆点子的旧工装,脸上带着常年劳作的风霜,但此刻,更多的是一种局促不安和近乎卑微的恳求。他身后还跟着两个同样衣着朴素、面色黝黑的工人代表。
“林……林老板,”老周搓着手,脸上挤出一个艰难的笑容,“不好意思,这个时间来打扰您。”
“老周,有事直说。”林向洋示意他坐下。
“就是……就是上回给您公司仓库做防水的那笔工料款,三万多块钱,您看……方不方便结一点?”老周的声音越来越小,“快过年了,工人们都等着这点钱回家……家里老人孩子都指望着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三江奔流请大家收藏:(m.20xs.org)三江奔流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