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倒计时……七十二小时!这个数字像烧红的烙铁,烫得她灵魂都在战栗。
极度的震惊让她的声带肌肉紧绷到了极限。“立刻确认海州湾核电站状态!最高紧急级别!”这句话几乎不是通过喉咙发出,而是从胸腔最深处挤压、撕裂出来的咆哮,音调尖利得完全变了形,甚至带着一丝她自己都未察觉的破音。指挥中心里原本低沉的、规律性的背景噪音——设备嗡鸣、键盘敲击、平稳的通讯对话——像是被这声怒吼骤然切断,出现了刹那的死寂。
紧接着,是爆炸性的忙碌。刺眼的红色警报灯带瞬间点亮,将整个大厅染上不祥的色彩。最高紧急级别指令如同投入静水中的巨石,激起了层层扩大的应急涟漪。专员们的手指在控制台上疯狂舞动,调用卫星遥感数据、切入专用安全通讯线路、启动远程高精度传感扫描协议。空气里充满了急促的指令复述声、系统接入的提示音,以及因为骤然提升的肾上腺素而变得粗重的呼吸声。
林菲死死盯着主屏幕上不断刷新的数据流和状态窗口,心脏在胸腔里沉重地狂跳,每一次搏动都像在撞击她的肋骨。
初步联系的信号灯闪烁,接入成功。但频道那头传来的反馈,却像一盆混合着冰碴的冷水,迎头浇下。
海州湾核电站运行中心的当值主管,语气里带着一丝被无端打扰、尤其是被“外人”指手画画的不耐烦,甚至还有几分可笑的自负。他语调平稳,近乎懒散地报告:“这里是海州湾主控。确认收到查询。站内所有系统运行平稳,参数均在安全阈值内。重复,一切正常。”
他甚至补充了一句,像是在打发一个过分焦虑的孩子:“哦,非要说的话,就是三号机组次级冷却回路最近有些轻微的换热效率波动,完全在预期之内,我们的维修团队正在进行例行检修排查。不是什么大事。”
当BMARC的专员依据协议,严肃追问是否有异常能量读数(尤其是低频段或非典型频谱)、结构应力异常、或者任何无法解释的微观材料性状变化时,对方的语气明显带上了不以为然的笑意:“异常读数?结构问题?没有,完全没有。我们的监测系统是全世界最先进的之一,阁下。连一只保温层里筑巢的麻雀引起的热斑都逃不过扫描。你们BMARC是不是……最近压力太大了点?”
通讯挂断后,频道内有一瞬间的凝滞。那种“一切正常”的笃定,与BMARC这边监测到的灾难预兆,形成了令人毛骨悚然的巨大反差。
林菲感到一股寒意比之前更深地侵入骨髓。她猛地攥紧了拳头,指甲深深掐入掌心。
“他们被蒙蔽了!”她的声音因为极度的焦虑和愤怒而微微颤抖,但每个字都咬得极重,“或者…更糟,有人在内部刻意隐瞒!”
她瞬间理清了这可怕的可能性。LSC的侵蚀特性决定了它极可能从最微小、最不引人注意的内部结构开始——也许是冷却水系统管道内壁的一个微观瑕疵,也许是压力容器基底材料的某个应力集中点。它如同最狡猾的癌变,初期几乎没有任何典型症状,常规的核电站安全监测网络根本不是为了捕捉这种超越认知的异常而设计的。它悄无声息地增殖、转化,直到某个关键结构达到临界点,届时再发现,一切都将为时已晚。
而核电站方面“一切正常”的反馈,要么意味着他们的技术手段完全无法探测到这种潜伏的、性质迥异的侵蚀,沉浸在虚假的安全感中。要么,就是站内已有高层或关键技术人员发现了某些无法理解的“小异常”,却出于害怕承担责任、避免恐慌、维持运营效益,或是更可怕的、已被渗透或蛊惑的原因,选择了掩盖和否认,用“轻微效率波动”这样轻描淡写的借口来搪塞。
无论哪种情况,都意味着灾难的闸门正在无人察觉或无人阻止的情况下,缓缓提升。七十二小时。倒计时在她脑中如同丧钟般轰鸣,每一秒的流逝,都带着玻璃般碎裂的脆响,指向那个万劫不复的终点。
必须立刻行动!但如何说服对方?如何证明这来自一个“植物人”的通灵预见?
“分析能量模式!比对数据库!找出与徐天宇释放信号匹配的特征!”林菲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下令道。
技术团队飞速运作。很快,结果出来:徐天宇周身散发出的异常能量波动,其核心频谱与之前青云山LSC样本、黑石立方、甚至东京湾八岐石蛇的能量残留,存在高度相似性!这是一种独一无二的“指纹”!
同时,地质监测部门也传来一份不起眼的报告:海州湾区域近期出现极其微弱的、非典型的地壳应力异常和电磁扰动,模式与青云山早期迹象有相似之处,但强度弱得多,故未引起重视。
证据链开始闭合!
“立刻准备专机!我要亲自去海州湾!通知最高层,请求紧急授权,准备强制介入预案!”林菲当机立断。她知道,常规途径已经来不及了,必须采取非常手段。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石命请大家收藏:(m.20xs.org)石命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