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只是个架子。”林启抹了把额头的汗,脸色有些苍白,连续的高强度精神消耗让他颇为疲惫,“最核心的ZKC晶体我们没有,只能用一种高纯度铱锗合金暂时替代,效果会大打折扣,而且不稳定。很多精密的感应元件也需要手工打造,误差会很大。”
“这已经是个奇迹了,林启。”王姐看着那详尽的设计图,眼中充满了惊叹。她带来的几个用技术换来的、擅长精密制造的“避难所”工程师,在看到这个设计图后,也从最初的不屑一顾变成了肃然起敬。
建造工作开始了。仓库里响起了激光切割、3D打印和手工打磨的噪音。林启是总设计师和核心调试员,王姐负责协调资源和解决材料学难题,小张和小孙则成了最好的助手,学习着操作那些陌生的设备。那几位被“雇佣”来的工程师,在见识到设计的精妙后,也收起了小心思,投入地工作起来——在星环,掌握一门独特的技术,就是最大的资本。
过程中并非一帆风顺。材料的瑕疵、设备的突然故障、能量回路的异常波动……问题层出不穷。有一次,在测试一个次级能量放大器时,因为替代材料的性能不足,引发了小范围的能量逸散,差点烧毁了整个控制模块。幸亏林启凭借对能量流动的敏锐感知(这或许也与他“钥匙”的身份有关),提前切断了能源,才避免了灾难。
但每一次困难都被克服了。在这个与世隔绝的仓库里,在生存的压力和共同的目标下,这个小团队爆发出了惊人的韧性和创造力。
半个月后。
仓库中央,一个高度约两米、结构复杂的银灰色装置,终于完整地呈现在众人面前。它由无数精密加工的部件构成,线条流畅而充满科技感,表面的能量回路散发着稳定的淡蓝色微光。虽然核心位置安装的并非ZKC晶体,而是一块打磨光滑的铱锗合金块,使得整个装置看起来稍显“简陋”,但那股蓄势待发的、仿佛能窥探时空奥秘的气息,却无法掩盖。
“观测之眼”初级版,建造完成!
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看着这个凝聚了他们心血和希望的造物。
王姐走上前,将手放在冰凉的外壳上,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启动……自检程序。”
林启深吸一口气,走到主控制台前,将手掌按在生物识别区——这是他自己设计的,只有他和王姐等少数几人能启动。同时,他分出一丝精神,连接着口袋里的“理论之基”晶体,将其作为稳定器和校准源。
嗡……
低沉的嗡鸣声响起,“观测之眼”内部的能量回路逐一亮起,如同被唤醒的星河。淡蓝色的光芒变得浓郁,在装置中心汇聚。那块替代用的铱锗合金块开始微微震动,表面浮现出细密的、如同电流般的纹路。
控制台上的屏幕亮起,大量的数据飞速滚动。
【系统自检……开始……】
【能量核心……稳定(替代材料,效率67.3%)】
【时空涟漪感应阵列……在线(精度受限)】
【数据处理模块……运行正常】
【……自检完成。‘观测之眼’(初级)待命。】
成功了!
尽管只是初级版本,尽管核心材料是替代品,但他们真的在资源匮乏的星环深处,建造出了这台本应只存在于理论中的设备!
“进行第一次主动观测尝试。”王姐下令,她的声音因激动而有些沙哑,“目标……定位与我们手中‘理论之基’产生微弱共鸣的、最近的未知时空信号源。”这是一个相对安全的目标,可以用来测试设备性能。
林启集中精神,引导着“观测之眼”的能量。装置中心的蓝光猛地收缩,然后如同透镜聚焦般,投射出一束极其凝聚的、肉眼几乎无法察觉的能量波纹,射向虚空中的某个方向。
控制台上的屏幕画面剧烈地抖动、扭曲,充满了干扰和噪点。几秒钟后,一幅极其模糊、断断续续的黑白影像,艰难地显现出来。
那似乎是一个……巨大的、充满机械感的内部空间?无数的管道和线缆如同丛林般密集,一些模糊的、非人形的影子在其间快速穿梭。影像的背景中,隐约传来某种规律的、沉重的金属撞击声和能量流动的嗡鸣。
就在这时,影像猛地一阵剧烈晃动,仿佛观测点遭到了攻击!最后一个清晰的画面捕捉到了一只巨大的、覆盖着暗褐色生物装甲和金属利爪的“肢体”,朝着“观测”的方向狠狠拍来!
啪!
影像瞬间消失,屏幕恢复了一片雪花。
仓库内一片寂静。
他们第一次主动观测,似乎……不小心窥探到了某个未知势力(很可能是“织网者”)的巢穴内部?而且差点被对方发现?
“观测之眼”成功了,但也向他们揭示了前路的危险。
林启看着屏幕上残留的雪花,感受着刚刚那惊鸿一瞥带来的心悸。他知道,这仅仅是开始。他们迈出了逆天而行的第一步,而脚下,是万丈深渊,也是星辰大海。
时间实验室,在这片混乱的星域中,悄然奠基。而真正的挑战,才刚刚拉开序幕。
喜欢AI觉醒之代码纪元请大家收藏:(m.20xs.org)AI觉醒之代码纪元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