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安打了大胜仗,好不容易掌控的荆楚省局面,正准备插手潇湘省,清文宗一连串的高升官职,直接打散了。
现在的局面再次复杂起来。
总体符合皇帝的预想,花沙纳能当重任,一顿酒席就掌控了局面。
这让李世安与赵烈文不得不感慨,政治高手,嘴巴就能“打天下”。
李源这边的情况李世安暂时看不出什么,对他和花沙纳态度差不多。
可能是为了避嫌,也可能故意的。
毕竟第三协,名义上也是属于绿营,受到郧阳镇总兵王老六节制。
但也仅仅是节制。
清廷的规矩就是如此,总兵并非能直接指挥下面独立成营的军队。
就像他当副将的时候一样。
比较有自主性,
李源跟着李世安打了江夏大捷,跟着收复不少城池,现在是知府头衔。
虽然只是从四品。
但因为是文官品级,加上还是独立成营,地位等同从二品副将。
相当于王国才之前的竹山协副将。
只有在针对某一场战斗,或战役时,受提督、总督或者巡抚指派。
那个时候,
他才完全由总兵领导。
否则就直接由提督、总督,甚至可能是巡抚的直接领导。
同时李世安也不怕李源像王国才一样摇摆,因为第三协本身不纯粹。
这里面大部分人是他招降的。
主力营完全由他的铁杆手下控制。主要中下层军官,也被把控。
同时,“协参谋长”是陈大山。
这个太平军归降的人,除了李世安,暂时也没有其他的人能依靠。
离开了李世安,
其他人根本不认可他们现在的地位。
与李源坐一桌的,还有鲍超,这个原湘军将领,他倒是坚定跟着李世安。
希望李世安把他调入新军。
他有着不小的理想,自然明白绿营与新军的差距,甚至现在的绿营,要不是李世安的支持,战斗力至少减半。
只是李世安暂时不太了解花沙纳,未免误会,暂时不好接纳鲍超。
……
这场酒宴是分桌的,官文虽然还是二品,但已经不如老部下魁玉。
所以都没有资格在李世安一桌。
被搞情报的陆汉卿安抚着。
李世安这一桌,他把花沙纳推上了主位,明确表态接受领导。
花沙纳推辞不下才接受,但是态度比之前官文好了太多太多。
并且如实的密报给了皇帝。
也让李世安圣眷长时间不减。
这一桌,除了花沙纳,李世安,就是荆州将军绵浔,布政使胡林翼。
副都统魁玉、西陵阿。
以及赵烈文与老熟人。
八个人,赵烈文直接沦为了伺候人的,但是不代表他的地位最低。
他现在虽然没有实职,却也是从二品候补巡抚头衔,只要李世安与肃顺出手,是能直接补上实职巡抚的。
这在此之前有先例。
比如皖省殉职的巡抚。
只是赵烈文早就猜到了李世安的野心,不可能贸然的离开。他现在虽然没有巡抚实职,却有着巡抚的实权。
地位远超潇湘省的左工。
理论上品级最低的是老熟人,李世安结义大哥,原江南省按察使惠征。
因为皇帝需要控制李世安的爷爷李玉玺,他的位置就让出来了。
让出职位来以后,皇帝自然不会让出主意的宠妃亲爹吃这个亏了。
正好,
需要一个监察李世安的满蒙旗人,负责监察李世安五省财税。
为了奖励自己的宠妃,清文宗顺手就把这个位置安排给了惠征。
惠征现在的官职是江南道监察御史(正三品),兼任户部行走。
别看只是正三品。
可是权利地位极大。
因为他这个正三品御史,不是常设官职,高配左副都御史衔。
在清廷,都察院为最高监察机构,最高长官为左都御史(从一品),副手为左副都御史(正三品)。
也就是说,
惠征此时代表的是都察院最高长官和皇帝,以副手身份监察地方。
直接向皇帝和左都御史汇报工作。
此外,
设监察御史(初为正七品,后升为从五品),分道负责具体监察事务。
也就是说,
现在寻常监察御史为从五品。
李世安地位太高,寻常监察御史根本不够资格监察,只能提高品级。
至于为什么兼任户部行走,这个更加简单了,他本来就是查账的。
是监管李世安新军财务使用情况,代表朝廷中央监察新军粮饷发放的。
这是军队归国有的标志之一。
当然,这些都是理论上。
李世安还有右都督御史头衔呢?仅都察院地位,都在左副手御史之上。
这也是皇帝有意为之。
既让李世安当新军主帅,控制新军和钱粮,又安排低一级的旗人监察。
不管是惠征,还是花沙纳,都有定期密报李世安行为的政治任务。
但是这些都是密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穿越1850之晚清乱臣贼子请大家收藏:(m.20xs.org)穿越1850之晚清乱臣贼子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