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说到,
湘军陆师,在水师掩护下准备登陆湖口,但是湖口毕竟是一个县。
所以,
具体要登陆湖口,实际上不可避免的需要一番交战,而首先面对的就是太平军守将黄文金的“铁锁横江”阵。
太平军的西征军水师主力,虽然在武昌一战中几乎全军覆没。
但这不代表太平军没有水师了。
相反,太平军还有很多水师。
李世安上任湖广总督之前,
太平军水师主力可是高达八万人,水师战船五千余艘,主要分布在武昌、九江-湖口、安庆、天京四个重镇。
武昌的,被韦俊带领在金口被伏击 最后武昌城失守也几乎全军覆没。
石祥祯率领的则是安庆一部分,以及九江-湖口的大部分主力。
这个时候的九江-湖口大部分水师,也不是一开始的太平军水师。
而是指与湘军水师九江大战,逼得曾某人自杀之后,剩下的水师。
曾某人目前理解的太平军西线战场没有水师,只是相对而言。
仅仅只是说,安庆至九江西线,没有了太平军主力水师战船。
甚至因为要攻打江南江北大营,安庆也几乎没有了水师战船。
但是这个没有战船,只是相对湘军与新军水师的大中型战船。不代表没有小拔船这样的,迷你型水师战船。
前文说过,太平军水师数量最庞大的,也是最常用的乃是小拔船。
这种战船数量恐怖,也容易建造。
要不是材料限制,太平军的工匠一天就能给你造出来几十艘。
所以,湖口太平军,因为守将乃是丞相罗大纲,水师自然不会小。
只是此时的湖口太平军水师,全部龟缩在石钟山与梅家州之间。
严格来讲,是在潘阳湖入口。
只是现在的这支太平军水师,只有数量庞大到一百多的小拔船。
没有主力战舰,除了侦查、偷袭,只能借助陆军炮台与湘军水师交战。
湖口与九江临近,湘军来袭,罗大纲自然通过速度快的小拔船得知。
他在第一时间有了应对。
他把这里的太平军主力全部带出了湖口县城,分别安排在石钟山和梅家州。
其中石钟山阵地由他的妻子苏三娘,率精锐女营三千人驻守。
并且在石钟山上设有七层堡垒,安置了二十门千斤重炮,中层密布抬枪、弓弩,山脚埋设了地雷、鹿角。
(此处引用历史实际数据。)
不付出代价根本打不下。
而梅家洲阵地,他与黄文金亲自布防,在西岸筑土城,设炮眼三层。
周围密布木桩、竹签,
并与湖口间横锁三道铁链,中间以木簰相连,形成水上屏障。
所以,交战一开始,曾某人就心知自己东进计划大错特错了。
至少现在打湖口就错了。
因为李世安的出现,太平军不仅出现了冯文茂这个意外,还出现了王老六这个意外,并且王老六还很强大了。
所以,这次攻打江南江北大营,王老六的主力去了,罗大纲没动。
而且罗大纲还隐藏了。
这是曾某人没预料的第一点。所以,半日打下湖口,就是一个笑话。
一开始,打湖口最大的问题,就是九江-湖口一直都是一体的。
现在,应他的请求。
李世安派出水陆两军,共计七千多人协助,完全堵住了九江增援。他亲率水陆两军三万多人打湖口却出了意外。
湘军原本是从长江上游而来,是顺流而下的,是从西往东的。
可是偏偏在梅家州这里,湘军水师进攻,却变成了南北走向。
由长江从北向南攻入潘阳湖一侧。
这一点本身也没有错,错就错在曾某人太心急,忽略了季节。
现在是冬季,
长江与鄱阳湖的枯水期,长江水位下降明显,对鄱阳湖的顶托作用减弱。
此时的鄱阳湖水位高于长江,湖水经梅家洲附近水道北流入江,
形成鄱阳湖补给长江的态势。
(此处引用实际资料。)
因此,从长江进入鄱阳湖需逆着湖水外泄的方向航行,属于逆流。
加上天公不作美,
进攻的时候,风向又不对。
梅家洲与石钟山隔江相望,两者相距只有大约1000米,共同扼守鄱阳湖口,是水陆联防的天然屏障。
逆流又逆风,加上太平军在水下安装了铁索,同时还有灵便的小拔船。
所以,湘军水师一开战就倒霉了。
逆流而行,
湘军水师的舵手操纵困难,好不容易艰难的冲上去,因为速度太慢,直接卡在一千米的河道中,变成活靶子。
太平军两侧阵地的炮台居高临下布置,射程早就超过了五百米,
湘军水师战船,不是被梅家州炮兵打中,就是被石钟山火炮打中。
再者,就算侥幸躲过炮击,又遇到潘阳湖口不讲武德的小拔船偷袭。
第一轮试探性进攻损失惨重。
水师主帅杨载福,不顾曾某人的反对,第一时间下令暂停了进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穿越1850之晚清乱臣贼子》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20小说网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20小说网!
喜欢穿越1850之晚清乱臣贼子请大家收藏:(m.20xs.org)穿越1850之晚清乱臣贼子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