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词中的“浮沉迟数,滑涩虚实”,对五岁的孩童而言,无异于天书奇谈。但那吟唱特有的节奏感,那将无形脉象化为“漂木”、“走珠”、“刀刮竹”的生动比喻,以及祖父吟唱时微闭双目、手指在空气中轻轻叩击节拍的专注神情,都带着一种神秘的魔力,深深烙印在林闻溪的脑海里。这歌声,仿佛在他心中描绘着一幅由各种力度、速度、形态交织而成的,关于生命律动的、复杂而精妙的图谱。
歌声余韵渐消,祖父见小孙子虽一脸懵懂,却努力竖着耳朵,小嘴无声地跟着蠕动,似想记住那奇特的韵律,便慈爱地拉过他柔软的小手,将自己的三指稳稳地搭在小孙儿纤细得仿佛一折即断的腕上。
“来,溪儿,现在换你来感受自己的脉。”
林闻溪立刻屏住了呼吸,他能清晰地感觉到祖父指腹那因长年摩挲药材而略显粗粝的纹理,以及那之下,自己腕间那快速、细弱、却充满活力的搏动,正毫无保留地传递过去,被祖父那仿佛能洞悉一切的指尖“聆听”着。
“汝之脉,细而略数,如春初之嫩芽破土,似幼鸟初啄蛋壳,此乃纯阳之体,稚阴未充,元气勃勃然向外发散之象,是小儿常脉。”祖父缓缓道来,声音平和,如同在解读一卷独属于这个小小生命的、充满希望的天书。
接着,祖父又引导他进行更广泛的触觉体验:让他去触摸自己腕间急促的跳动,再感受祖父腕间沉稳的搏动;让他用手指轻按桌上温热的茶杯壁,再触碰旁边冰凉的砚台,体会“寒”与“热”的差异;让他轻轻按压一块柔软的棉布和一方坚硬的镇纸,感知“柔”与“刚”的不同。
“脉道虽繁,纲领在于八要。”祖父总结道,声音在安静的晨光中显得格外清晰,“浮沉以辨病位之表里,迟数以断病性之寒热,虚实以明正气之盛衰,滑涩以察气血之通滞。指下之妙,存乎一心。非心静如止水,神凝若明镜,不能体察其毫厘之差,犹如分辨千万树叶背面,那独一无二的脉络走向。”
整整一个上午,林闻溪都沉浸在这由祖父指尖引领的、奇妙的触觉世界里。他或许依旧分不清“浮脉”如何“如水漂木”,“涩脉”怎会“如刀刮竹”,但那首古老歌诀的韵律,祖父指尖传来的温暖与稳定,以及那种试图通过最轻柔的接触,去破译身体内部无声语言的庄严与神秘,已如同一颗被小心埋藏的种子,落入他心田最柔软的土壤深处。
他知道,要真正听懂这具皮囊之下,气血江河所诉说的微妙语言,还有无比漫长的路途,需要他用一生的时光,去慢慢行走,细细聆听。而此刻,这扇门,正被祖父温暖的手,轻轻推开了一道缝隙。
喜欢针途请大家收藏:(m.20xs.org)针途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