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孩子也挣脱父亲的手,跑到林闻溪面前,仰着红扑扑的小脸,脆生生地喊了一声:“谢谢小郎中哥哥!” 那清澈的眼眸中,再无丝毫病态,只有孩童特有的、生机勃勃的光彩。
看着这一幕,听着樵夫质朴却发自肺腑的感激之言,林闻溪怔在原地,心中仿佛被一股巨大而温暖的潮水席卷。那不仅仅是一种成功的喜悦,或是一种被认可的满足,而是一种更深沉的、直抵灵魂的触动。他第一次如此真切地感受到,自己笔下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草药名字,经由祖父的肯定和自己的思考,竟能化作如此真实的力量,驱散严寒,抚平痛苦,让一个被病痛折磨的孩子重获生机,让一个愁云惨淡的家庭重现欢笑。这种能够切实地帮助他人、守护生命的感觉,如同一颗种子,在他心底最柔软的地方,悄然破土,绽放出难以言喻的光芒。
是夜,万籁俱寂,唯有雪光映窗,室内一片清辉。林闻溪没有早早睡下,而是独自坐在书案前,就着那盏陪伴他无数个夜晚的油灯,再次翻开了那卷早已熟读的《大医精诚》。当读到“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时,那些以往觉得抽象宏大的字句,此刻却仿佛拥有了生命和重量,字字珠玑,重重地敲击在他的心坎上。他回想起祖父平日的一言一行:面对衣衫褴褛的乞者,与面对锦衣华服的乡绅,那份耐心与专注毫无二致;深夜叩门求诊的急切,从未见过祖父有一丝不耐;面对复杂疑难的病症,那紧锁的眉头下,是沉静如水的思索与担当;还有对自己,那份毫无保留的倾囊相授、谆谆教诲……
一种明悟,如同雪后初霁的晴空,在他心中豁然开朗。医道,不仅仅是百子柜里沉默的草木,不仅仅是古籍中玄奥的理论,它更是一种沉甸甸的责任,一种需要以毕生心血去践行的誓言,一种连接众生、共担苦难的慈悲力量。它需要《伤寒论》的严谨思辨,需要《药性赋》的烂熟于心,更需要一颗“见彼苦恼,若己有之”的、滚烫的仁心。
他轻轻推开窗,一股清冽寒爽的空气扑面而来,夹杂着远处隐约传来的、若有若无的梅香。仰望夜空,雪后初晴,星河如练,浩瀚无垠。然而,此刻的他,心中却不再有面对浩瀚知识时的迷茫与畏惧。一条清晰的道路,已在脚下蜿蜒展开,尽管前方必然布满荆棘与险峰,但他已知晓了自己此生想要奔赴的方向——那是一条以仁心为灯、以医术为舟,渡人亦渡己的漫长旅程。
他回到案前,郑重地铺开一张素白的宣纸,研墨,润笔。这一次,他并非抄录医书歌诀,而是凝聚了全身心的气力,工工整整、一笔一画地写下了八个大字:
“慈悲济世,精诚为民。”
墨迹在灯下泛着光,字迹虽仍带着少年的青涩,但每一笔划间,都透着一股破土而出的、不容置疑的坚定。
祖父林济苍,不知何时已悄然立于书房门外,并未惊扰。他透过门缝,静静地看着灯下孙儿那单薄却挺得笔直的背影,看着他写下那承载着千钧之重的八个字。老人那双阅尽沧桑、洞悉人情的眼中,流露出一种难以言喻的、混合着无比欣慰、柔和与期望的复杂光芒。雪光映照着他满头的银发,如同圣洁的冠冕。他知道,一颗真正的医者之心,已在孙儿胸膛中,完成了最初的、也是最关键的觉醒。这棵幼苗,已然扎根于仁厚的土壤,假以时日,历经风雨,必能长成一棵足以荫蔽一方的参天大树。
喜欢针途请大家收藏:(m.20xs.org)针途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