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将至,岁末寒冬,北风卷着细碎的雪沫,敲打着杏林堂的窗棂。堂内歇诊一日,却比往日开诊时更为忙碌。平日里井然有序、静谧庄严的百子柜,此刻所有的抽屉都被拉开,如同展开了一幅巨大的、写满神秘字符的卷轴。地上分门别类铺着干净的桑皮纸和宽大的竹匾,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复杂而浓烈的气息——那是陈年药材沉淀出的醇厚甘苦,与新近炮制、晾晒的草药散发出的清新草木香,交织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种独属于岁末药库的、充满仪式感的味道。年终盘点,是林家药库一年中的头等大事,它不仅关乎数量的清点,更是对药材生命力的检阅,是对药源纯净的庄严承诺,是一场去芜存菁、迎接新岁的神圣仪式。
祖父林济苍褪下了平日坐诊时穿的宽袖长衫,换上了一身利落的深灰色短褂,衣袖挽至肘部,露出劲瘦而布满青筋的小臂。他的神情是前所未有的专注与肃穆,眼神锐利如鹰,仿佛一位即将检阅三军的老帅。他将林闻溪唤至身旁,声音低沉而郑重,每一个字都清晰地落在寂静的堂内:“溪儿,医者用药,如同将帅用兵。兵之良莠,关乎战场胜负;药之真伪优劣,直接关乎方剂疗效,乃至患者性命。今日盘点,绝非简单的核对数目,更是辨识药性本源、确保药源纯净无瑕的关键之役。你须得睁大眼睛,调动所有感官,用心看,用鼻闻,用手触,甚至用口尝,仔细学,用心记。”
盘点自最常用、也最易混淆的根茎类药材开始。祖父率先拉开标注着“黄芪”的抽屉,取出一批色泽淡黄、粗壮均匀的根茎。他拿起一根,用小刷轻轻拂去浮尘,指着断面清晰的纤维和那圈明显的、“菊花心”般的纹理:“你看此品,出自陇西道地,生长于苦寒之地,得天地厚重之气。闻其气,”他将黄芪凑近林闻溪鼻尖,“有一股淡淡的豆腥甘香,这是其补气固表之力的来源。尝其味,”他掐下一小片递给孙儿,“甘甜醇厚,回味悠长。此乃上品。若色泽过于惨白,恐是硫磺熏蒸过度,以求卖相;若入口带有酸涩之味,则极可能为伪品或生长不良的劣品,断不可用。”林闻溪依言,深深吸气,将那独特的豆腥甘香刻入记忆,又将那片黄芪在口中细细咀嚼,感受那醇正的甘甜滋味,仿佛能体会到一股温和的底气在体内缓缓滋生。
移至甘草柜前,祖父抽出两种不同色泽的品种:“此红皮甘草,粉性充足,甜味醇和而正,调和诸药、缓急止痛之效最佳。此类黄皮者,质地稍次,甜味亦略逊。储存时须格外注意防潮防霉蛀。更要警惕有无用其他植物根茎,如‘苦甘草’等冒充者,其味苦,性迥异,误用则害人。”他耐心教导林闻溪如何辨别甘草横切面那独特的、放射状的纹理,以及那种任何糖类都无法模拟的、源自植物本身的、醇和而持久的甜味。
来到矿物药材区,气氛为之一变。祖父捧起一块沉甸甸、色白如玉的生石膏,用指甲轻轻一划,便有粉末落下。“真品生石膏,质脆体重,断面有绢丝样光泽,手捻之,细腻滑润,如同上好的米粉。若体重而坚硬如石,色泽灰暗无光,则多为杂质多的下品,不堪入药。”他又指着一旁已经煅烧过、洁白如雪的石膏粉,严肃道:“煅后药性已变,极易吸收空气中的水汽而结块板结,必须用油纸包裹,置于密封的瓷罐中,否则药效大减,甚至反生弊端。”
最考验眼力与经验的,是那些外形相似、却药性迥异的药材。祖父将羌活与独活并排置于桑皮纸上,如同展示一对孪生兄弟:“你看这羌活,节段紧密,隆起如蚕,气味雄烈辛香,窜透力强,善治上半身的风湿痹痛,如肩臂项背;而独活,节段相对稀疏,形态略扁,气味虽也芳香,但较为缓和,药力偏于下行,长于治疗腰膝以下的寒湿疼痛。二者一治上,一治下,万不可混淆。” 接着,他又拿出苍术与白术,对比讲解:“苍术断面有密集的朱砂点(油室),香气辛烈,带有燥性,燥湿健脾之力迅猛;白术断面细腻,香气清雅带甜,偏于补气健脾,固表止汗。一者偏攻邪燥湿,一者偏扶正补虚,一攻一补,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林闻溪紧跟祖父身后,目不转睛,调动起全部的精神。他不仅要用眼睛观察药材的形状、颜色、纹理,还要用手掂量其轻重,感受其质地是疏松还是坚实,是滑腻还是粗糙;用鼻子去分辨那千差万别的气息,是芳香、是辛窜、是甘甜还是苦涩;有时,还需依照祖父的指示,用舌尖极轻地触碰一下,品尝那或甘或苦或辛或酸的独特本味,将其烙印在味觉记忆的最深处。祖父不时停下脚步,拿起一味药,如同一位严格的考官,发出提问:“溪儿,你来看这批当归,根据其形态,判断是偏于补血的归身,还是偏于活血的归尾?效用有何侧重?”“再看这茯苓块,你看这块中心带有细小的松根,这是茯神,安神定志之效尤佳,与普通白茯苓利水渗湿之功,孰轻孰重?”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针途请大家收藏:(m.20xs.org)针途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