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即刻提笔,开清暑益气汤加减,方中重用西瓜翠衣(清热解暑)、荷梗(清暑化湿)、石斛(滋阴清热)、知母(泻火生津),更用西洋参(益气养阴,清热生津)为君,扶正祛邪并举,并嘱立即煎服,密切观察。
处理完这紧急病患,祖孙二人重回后院餐桌。阳光依旧明媚,但气氛却因方才的插曲而增添了几分凝重与深思。祖父指着那碗色泽清爽的香椿拌面,将话题引回日常养生:“譬如这碗面,其性本微温,能补益中气。但对于今日赵大那般体内已有暑热炽盛,或平素心火偏旺、阴虚津少之人,若不加辨析,过多食之,便可能如同火上浇油,助长内热。然而,”他话锋一转,指向面上的佐料,“你看这香椿末,性辛散,能醒脾开郁;这陈醋,性酸收敛,不仅能增味,更能酸甘化阴,生津止渴;这小磨麻油,质润性滑,能润燥通肠。这几味寻常佐料,与面条相配,正可调和其偏性,使其补益而不滋腻,温养而不助热。此中搭配,看似家常,实暗合中医寒热并用、升降相因、补泻兼施的调和之理,亦是‘药食同源’智慧在日常饮食中的巧妙体现。”
“是故,夏日饮食调摄之大要,”祖父总结道,声音恢复了平日的从容,“总以清淡、易消化、富水分、能清热者为宜。可多食瓜果蔬菜,如西瓜、黄瓜、冬瓜、绿豆、苦瓜等,取其清热解暑、生津止渴之性;少食肥甘厚味、煎炸烧烤及过于辛辣温燥之品,以免助火生湿,加重体内郁热。然亦需切记,不可过度贪恋寒凉冷饮,如冰水、雪糕之类,易戕伤脾胃阳气,导致运化失常,反生内湿。起居方面,宜‘夜卧早起’,顺应昼长夜短的自然规律,中午可适当小憩,以养心神;情志上,务求‘静养’,保持心境平和淡泊,‘使志无怒’,避免大喜大怒等剧烈情绪波动,以防引动心火,耗伤阴液。如此顺应夏气,方是‘夏长’之道的正确践行。”
林闻溪慢慢地吃着手中的新麦馒头,那暄软甘甜的滋味充盈口腔,听着祖父由一碗面、一个馒头引申开去,讲到天地四时、五脏六腑、暑邪为病、饮食宜忌,再结合方才那惊心动魄的伤暑病例,他的心中对夏季“阳气在外”、“心火当令”、“暑多耗气伤津”等特点有了极为清晰而深刻的认识。他明白了,这夏日万物繁盛的背后,既有滋养生命的蓬勃能量,也潜藏着因过度亢盛而致病的风险。医者之道,正在于洞悉这盛衰盈亏的微妙平衡,引导人体顺应自然,安然度过这既充满生机、也需谨慎应对的炎炎夏日。
阳光透过槐树的枝叶,洒下斑驳的光影,落在祖孙二人身上,也落在那笼象征着夏收伊始的白面馒头上。林闻溪觉得,这立夏之日,他收获的不仅仅是食物的甘美,更有祖父那份如夏日阳光般博大而深沉的医道智慧,正温暖而有力地注入他的心田。
喜欢针途请大家收藏:(m.20xs.org)针途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