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西北转移的决定如同投入静湖的石子,在支队内部激起层层涟漪。离开经营多年的游击区,前途未卜,战士们心中难免忐忑。但李正雄的威信和林闻溪带来的那次“远程胜利”,让质疑的声音被压了下去。整个支队如同上紧的发条,开始秘密进行转移前的最后准备:精简行装,储备干粮,侦察路线,安置无法随行的重伤员……
就在这紧张忙碌的节骨眼上,一位意外的访客,在一支精干小队的护送下,风尘仆仆地抵达了支队驻地。
来者大约四十岁年纪,穿着合体的灰色八路军军装,虽经长途跋涉却依旧保持着整洁,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气质儒雅温和,与周围粗犷的环境有些格格不入。但他眼神明亮,步伐沉稳,顾盼之间自有一股不容小觑的从容气度。
李正雄闻报迎出,看到来人,先是愣了一下,随即立刻敬礼,语气带着惊讶与尊敬:“章部长?!您怎么亲自到这儿来了?”
章泓,边区政府的卫生部长,一位颇负盛名的医学专家,早年留学海外,抗战爆发后毅然放弃优渥待遇回国投身革命,是边区医疗卫生系统的主要建设者之一。
章泓笑着还礼,与李正雄用力握手:“正雄同志,你们在这里打得好,搞出的动静更大啊!我是奉命前来,一是看望大家,二是有些重要事情需要当面沟通。”他的目光越过李正雄,落在了闻讯赶来的林闻溪身上。
“这位,想必就是林闻溪同志吧?”章泓主动伸出手,笑容温和而真诚,“久仰大名!你们送来的材料,震惊了整个高层!了不起!真是了不起!”
林闻溪有些措手不及,与章泓握手:“章部长过奖了,我们只是做了该做的事。”
“该做的事?可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敢做到啊!”章泓感叹道,语气由衷,“你们不仅在前线浴血奋战,更在另一条隐蔽战线上立下了大功!秦某人的倒台,极大打击了敌伪的气焰,也为我们争取了国际舆论的主动。主席和总部首长都专门批示,要表彰你们的功绩!”
他将李正雄和林闻溪引到指挥部(那间简陋的茅草屋),屏退左右,神色转为严肃:“我这次来,除了代表组织表彰和慰问,更重要的是带来了总部首长对你们下一步工作的考虑。”
“请首长指示!”李正雄挺直腰板。
章泓推了推眼镜,目光扫过两人:“总部首长认为,你们支队,特别是林闻溪同志所展现出的能力,尤其是那种在极端条件下融合中西、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的医疗实践,以及成功获取关键情报的行动,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继续留在敌后游击,固然能打击敌人,但或许……有些屈才了。”
他顿了顿,看向林闻溪,目光灼灼:“林闻溪同志,总部首长有意调你前往延安,主持筹建一个全新的、更具规模的战地医疗研究所和培训基地。我们将为你提供所能及的最好条件,让你系统性地总结推广你的经验,为我们整个军队培养更多急需的医疗骨干,特别是你那种‘一把草药一根针’就能解决大问题的实战型人才!这将惠及成千上万的战士!”
这是一个极具诱惑力的提议!延安,革命的圣地,相对安全的环境,专业的科研条件,更高的平台,更能发挥他毕生所学,实现“融汇中西,造福苍生”的理想!
李正雄也看向林闻溪,眼神复杂,既有为他高兴,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不舍。
章泓继续道:“当然,正雄同志的支队也将进行整编扩充,作为一支拳头部队,承担更重要的作战任务。你们都将有更广阔的天空。”
指挥部内安静下来,只有油灯灯花偶尔爆开的轻微噼啪声。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林闻溪身上。
林闻溪沉默着。延安的橄榄枝,光辉灿烂,是他曾经梦寐以求的道路。在那里,他可以远离血腥的战场,在相对安宁的环境中潜心研究,培养后人,用知识和体系去拯救更多的人。这无疑是一条更“安全”、也更“高效”的道路。
但是……
他眼前闪过石老七血污的脸,闪过顾静昭决绝的眼神,闪过伤兵营里那些无声分享口粮的战友,闪过实验室照片上那些扭曲的躯体,闪过李正雄腰间那枚同样的徽章……
“黑太阳”的阴影并未散去,只是暂时蛰伏。 杜文甫还在“避风头”,森田的活动只是“暂缓”。那罪恶的根源并未铲除。而自己,或许是少数真正接触过其核心、并掌握部分关键线索的人。
去延安,固然能救更多人,但是否也意味着离开了对抗那黑暗的最前线?系统的研究和培训需要时间,而敌人,不会给他们那么多时间。
更重要的是,他承诺过石老七,接过那副担子。那枚徽章所代表的,不仅仅是一段尘封的历史,更是一份未竟的责任。
他缓缓抬起头,迎向章泓期待的目光,语气平静却坚定:“感谢首长和章部长的信任和厚爱。延安的重要性,我明白。但是,章部长,我认为我现在还不能离开这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针途请大家收藏:(m.20xs.org)针途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