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题刚跳出来——【抡语】,光屏前的儒家弟子瞬间炸了锅。
“错了!肯定是错了!” 一个宋朝的秀才指着屏幕,急得满脸通红,“是《论语》!孔圣人的《论语》!怎么写成‘抡’了?怕是天幕写错字了!”
“定是笔误!圣人之书,岂能有错?” 明朝的国子监生也跟着附和,满脸痛心。
春秋时期,孔子正坐在杏坛讲学,三千弟子环坐四周。
他看着“抡语”二字,花白的眉毛微微皱起——自己编纂的明明是《论语》,取“论纂”之意,这“抡”字,莫非后世有新解?他抚着胡须,不动声色,想看看究竟。
【视频画面亮起,出现一幅孔子画像——却不是后世常见的温文尔雅的老者,而是个身高2.2米的山东大汉,肩宽背厚,胳膊上的腱子肉鼓鼓囊囊,拳头比寻常人脑袋还大,眼神锐利如刀,活脱脱一个能倒拔垂杨柳的壮汉。】
“嘶——”
大汉刘彻在未央宫倒吸一口凉气,手里的茶杯差点脱手。他从小听的孔子,是“温良恭俭让”的圣人,怎么成了这副孔武有力的模样?脑海里瞬间浮现出一个画面:膀大腰圆的山东大汉,拎着七尺大剑,对着列国国君吼“为政以德”,那国君谁敢不听?
“这……这是孔夫子?” 刘彻喃喃道,感觉自己多年的信念正在崩塌——原来教自己“独尊儒术”的圣人,竟是个能动手绝不逼逼的壮汉?
长安的儒生们更是目瞪口呆,有人揉了揉眼睛,怀疑自己看错了:“这……这画像怕是画错了吧?圣人怎么会是这般模样?”
【视频解说带着戏谑的语气:“都说半部《论语》治天下,其实啊,还有半部是《抡语》——专教你怎么用拳头讲道理。咱来看看‘抡语’版的名句:”】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翻译过来就是:学了我的武功,不学我的思想,打起来容易迷茫;光学思想不学武功,出门容易被人打死。”】
大秦的扶苏正在书房读《论语》,看到这解读,手里的竹简“啪”地掉在地上。他学的明明是“学思结合”,怎么成了“学武功”?难道自己学的是假《论语》?
嬴政却看得连连点头,觉得这解读很对胃口:“说得在理!光会之乎者也没用,得有拳头撑腰!那些儒生整天叨叨‘仁政’,要是自己都打不过人,谁听他们的?” 他早就觉得儒家太软,这“抡语”倒是合他脾气。
赢政立马下令,把这些“抡语”全部抄写下来,我要让扶苏每天都读一遍,我就不信还改不了他的性子。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别人不知道我的厉害,我却不生气,这已经很君子了(言外之意:等我动手,他就知道了)。”】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三个人一起走,只要其中一个是我,那战斗力能当一个师。”】
董仲舒在公羊学馆里,额头直冒冷汗,手里的《春秋繁露》都快捏烂了。“不是这样的!绝对不是这样的!”
他对着光屏急喊,“圣人说的是‘虚心向学’,不是比战斗力!” 可他越急,越觉得天幕的解读“逻辑自洽”,急得差点晕过去。
【“‘君子不重则不威’——君子动手必须下重手,不然镇不住人,树立不了威信。”】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我看上你的钱,抢过来也是有道理的(比如你先不君子)。”】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有朋友从远方来陪我练手,岂能不开心?”】
孔子的弟子们面面相觑。子路本就勇猛好斗,此刻眼睛发亮,凑到颜回耳边:“回哥,夫子这话……是不是早暗示咱要练拳脚?”
颜回也懵了,他一向以“安贫乐道”自居,可这“抡语”解读,竟让他觉得夫子深藏不露。
子贡则摸着下巴:“难怪夫子当年能周游列国,没点战斗力,怕是走不出鲁国吧?”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该知道的知道,不该知道的少打听,知道吗?社会上的事,少管!知道吗!”】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30个人才配让我站起来打;40个人来挑战,我都不明白他们哪来的勇气;50个人?会被我打得以为遇上了天命,是老天爷派我来收拾他们;60个人挑战,我耳朵刚好听见他们求饶;70个人?我打起来才能随心所欲,想怎么杀就怎么杀。”】
“轰!” 孔子的三千弟子彻底炸了。一个性子急的弟子忍不住站起来,对着孔子躬身问道:“夫子!这……这‘抡语’,真是您的本意吗?”
孔子抚着胡须,笑而不语。
弟子们顿时炸开了锅:
“我就说夫子当年能斥责季氏‘八佾舞于庭’,没点底气敢说?”
“原来剩下的半部《论语》,是教咱在道上混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天幕:帝王破防请各位陛下冷静!请大家收藏:(m.20xs.org)天幕:帝王破防请各位陛下冷静!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