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边的石缝中,一株“空心柳”正将根系扎入地脉,汲取灵泉,它能感知方圆百里的风吹草动,却永远沉默无言,任岁月流转;
天空中,几只“雷鹏”正追逐着雷云,以雷霆淬炼羽翼,它们啸声震耳,却从未想过雷霆之外,还有雨露春风;
就连那些已经开启灵智的先天神只,如不远处山头打坐的“镇元子”,虽已悟透“地脉”之道,却终日守着一株人参果,不问世事;更远处的祖巫们,在不周山操练神通,一身蛮力能撼天地,却只知征战与拓土……
女娲一路看,一路想。她看到了强大,看到了生机,看到了法则的运转,却始终觉得少了些什么。
是“变数”吗?洪荒生灵的命运,似乎从诞生之初便已注定:龙族居四海,凤族掌南域,麒麟霸中洲,祖巫控大地,神只隐山林……它们遵循着天道划定的轨迹,生老病死,兴衰更替,如同精密的法阵,严丝合缝,却也少了一丝灵动。
是“共情”吗?她见过灵鹤为同伴疗伤,见过玄甲精护卫幼崽,却从未见过跨种族的扶持;见过凶兽相残,见过神只论道,却从未见过真正的“理解”——三清与伏羲虽常聚,论的也是大道而非心绪;祖巫们虽为兄妹,交流的也多是战力与领地。
她走到一处浅滩,蹲下身,伸出手指,触碰洛水的水面。指尖划过之处,水纹立即化作一张张模糊的面孔,有笑有哭,有喜有悲,那是她先天神念中偶然闪过的幻象。她凝视着那些面孔,忽然觉得,洪荒的生灵,无论是强悍的祖巫,还是弱小的精怪,都像是被大道刻好的傀儡,循着“生存”与“强大”的指令行动,却很少有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
“若有一族,生来不强,却能学,能思,能创呢?”
一个念头,如同一颗投入静水的石子,突然在她心中炸开。
这个念头来得如此突兀,却又如此清晰。
她站起身,望着奔腾不息的洛水,望着远处为争夺一块灵矿而大打出手的两族凶兽,望着天空中按部就班巡弋的星官,心中那点空缺,仿佛终于找到了填补之物。
这一族,不必有龙族的控水神通,不必有凤族的涅盘之火,不必有巫族的强悍肉身。它们可以脆弱,如风中残烛;可以渺小,如尘埃微粒。但它们必须有“心”——一颗能感受喜怒哀乐的心,一颗能学习模仿的心,一颗能在绝境中生出希望的心。
它们可以抱团取暖,对抗凶兽;可以观察星辰,总结规律;可以看着花开而笑,看着叶落而悲;可以为了同伴,舍弃自身……它们会犯错,会争斗,会迷茫,却也会成长,会创造,会在洪荒的铁律之外,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它们会是什么样子?”女娲抬手,对着水面轻轻一点,先天神念流转,水面上渐渐浮现出一个模糊的轮廓:身直,有手有足,能直立行走,褪去了鳞羽与利爪,肌肤光洁,眉眼间带着一种她从未在任何生灵脸上见过的“灵动”。
这个轮廓很简陋,甚至有些孱弱,连自保都难。但女娲看着它,心中却涌起一股前所未有的暖意,那是一种连悟道时都未曾有过的悸动——仿佛看到了一颗种子,虽不起眼,却蕴含着无穷的可能。
她想起盘古开天辟地时,身躯化作山川河流,精血化作生灵,其意在“生”;想起鸿钧在紫霄宫讲道,其意在“序”。而她心中的这一族,或许意在“活”——不仅仅是存在,更是真正地“活着”。
“洛水之滨,灵秀所钟……”女娲轻声呢喃,目光落在岸边的黄土上。那是一种混杂了九天息壤与洛水灵泥的土,色泽金黄,触手温润,隐隐有生气流转。她俯身,拾起一捧黄土,指尖的灵光渗入土中,黄土立即变得柔软而富有弹性,仿佛有了呼吸。
“或许,这便是机缘。”
她将黄土放回原处,站起身,羽衣轻扬,转身望向西方。那里,昆仑山的方向,云雾缭绕,三清正在悟道;更远处的陈地,伏羲的八卦图隐隐发光,似在推演着什么。她知道,此刻心中的这个念头,还只是一粒种子,需要时间,需要契机,需要集齐更多的“缘法”,才能真正生根发芽。
但她已不再迷茫。
洪荒虽大,生灵虽多,却独缺这样一族——能承载她所见的百态,能弥补她感知的空缺,能在既定的天道之外,走出一条充满变数与温情的路。
女娲最后看了一眼洛水,看了一眼水中倒映的自己,看了一眼岸边那捧蕴含生机的黄土,然后转身,踏着云气,缓缓向西而去。她的步伐比来时更坚定,眉宇间的清冷渐渐散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柔和的光芒,仿佛有一轮微曦,正从她的神念深处升起。
那一日,洛水依旧奔流,生灵依旧百态,洪荒依旧按照既定的轨迹运转。无人知晓,一位先天神只在洛水之畔,埋下了一颗名为“人”的种子。
这颗种子,将在数千年后,于黄土高坡上破土而出,以孱弱之躯,搅动洪荒风云,以懵懂之心,承载天地气运,最终成为这洪荒世界里,最不可思议的“变数”。
而此刻的女娲,正走在返回昆仑的路上,心中那“造新族”的念头,如同一颗星子,在她的神海中熠熠生辉,越来越亮。
喜欢源道龙宇洪荒劫纪请大家收藏:(m.20xs.org)源道龙宇洪荒劫纪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