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阵起之由:鸿蒙宗的灵气困局
龙汉初劫的余火尚未完全熄灭,洪荒大陆的灵气如惊弓之鸟般在破碎的灵脉间流转,时而浓郁如雾,时而稀薄如缕。昆仑山脉深处,鸿蒙宗的山门隐于流云之间,青灰色的殿宇依山而建,檐角挂着的“定风铃”在微风中轻响,却难掩宗内弟子眉宇间的几分焦灼——自龙汉初劫后宗门扩招,百名内门弟子与三名外门弟子日夜吞吐灵气,原本足以支撑修行的“浅溪灵脉”已显疲态,最直观的便是藏经阁后的“悟道坪”,往日里能让弟子静坐三日便悟透一层基础道法的灵气,如今需耗上五日,甚至有新晋弟子因灵气不足,在冲击“引气入体”后期时走火入魔,幸得玄空大长老以“鸿蒙真气”及时疏导才无大碍。
这日清晨,玄空立于山门最高处的“观星台”,指尖拂过台面上刻着的“洪荒气运图”,目光落在代表鸿蒙宗的那团淡青色光晕上。光晕边缘泛着几缕若有若无的灰气,那是灵气供应不足的征兆。他转身时,正见源土子提着一篮“灵壤”从山下走来——篮中是昨夜源土子从“昆仑余脉”挖取的先天灵土,颗粒间还沾着未散尽的晨露,隐隐有微光流转。
“源土子,”玄空的声音温和却带着几分凝重,“近日弟子修行受阻,你可知晓?”
源土子放下竹篮,躬身行礼:“回大长老,弟子昨日去‘培灵园’查看,见园中的‘凝气草’长势慢了三成,便知灵脉供能不足。浅溪灵脉本是昆仑余脉的分支,龙汉初劫时又被魔军的‘污灵魔气’伤了根基,如今支撑百名弟子修行,确实吃力。”他指尖捻起一撮灵土,土粒在掌心化作细小的土黄色光点,“弟子粗通土系推演,若想长久解决,需布一座能‘聚灵、养脉、存气’的大阵。”
玄空眼中闪过一丝赞许。源七子中,源土子最擅“根基之术”,无论是筑殿宇、育灵植,还是修复灵脉,皆能做到稳如磐石。他抬手从袖中取出一卷泛黄的兽皮卷,递向源土子:“此乃道尊(龙宇)早年留下的《洪荒阵谱初录》,其中记载了一座‘九转聚灵阵’,以九天息壤为基,混沌石为枢,聚灵珠为眼,可引天地间散逸的灵气汇入阵中,层层提纯,最终使阵内灵气浓度远超外界。道尊曾言,此阵若成,灵气浓度可达外界十倍。”
源土子双手接过兽皮卷,指尖触到卷上凹凸的阵纹时,一股厚重的土系本源之力顺着指尖涌入体内,让他浑身一震。他展开兽皮卷,只见上面用“鸿蒙文”刻着密密麻麻的阵图:阵基需按“九宫方位”布设,每宫嵌入一块九天息壤;阵枢分设“东西南北中”五处,需用混沌石雕琢成“聚灵柱”;阵眼共七七四十九个,需将聚灵珠按“七星连珠”之序串联;最关键的是“九转”之法——灵气入阵后,需经九次循环提纯,每转一次,灵气纯度便提升一分,直至第九转时,灵气会化作“液态灵露”,滋养阵内万物。
“只是,”源土子眉头微蹙,“九天息壤乃盘古身躯所化的先天灵材,龙汉初劫时多数被三族争夺,如今洪荒中已难寻完整的一块;混沌石更是稀有,只在‘不周山余脉’的‘沉渊谷’中可能存在;聚灵珠虽常见,但需四十九颗‘先天聚灵珠’,寻常后天炼制的聚灵珠,恐难支撑九转之力。”
玄空点头:“道尊早有预料。昨日他托梦于我,言‘昆仑深处的‘灵脉泉眼’下,藏有一块巴掌大的九天息壤;沉渊谷的混沌石,可凭‘源土本源’感应;至于先天聚灵珠,镇元子道友前日来访时,曾提及他的‘万寿山’有一批存货,若你愿以‘灵脉修复术’相赠,他愿割爱。”
源土子心中一定,躬身道:“弟子即刻动身,三日之内,必集齐所有阵材。”
二、寻材之途:三历险,得三宝
(一)灵脉泉眼:取息壤遇“土行凶兽”
鸿蒙宗后山的“灵脉泉眼”,是浅溪灵脉的源头,平日里被一层“水幕结界”笼罩,泉眼涌出的泉水带着淡淡的灵气,滋养着山下的“灵田”。源土子提着“破界铲”来到泉眼旁时,正见源木子蹲在泉边,给灵田中的“悟道茶苗”浇水——那是源木子前日刚从洪荒东部移栽来的,叶片尚显稚嫩,需靠泉眼的灵气滋养。
“源土兄,你这是要挖泉眼?”源木子见源土子举起破界铲,忙起身阻拦,“这泉眼可是灵田的命脉,挖坏了,悟道茶苗可就活不成了。”
源土子放下铲子,解释道:“大长老说泉眼下有九天息壤,需取来布聚灵阵。放心,我只取息壤,不伤泉眼根基。”他指尖凝结出一缕土黄色的“源土本源”,轻轻点在水幕结界上——结界泛起涟漪,竟自动分开一道缝隙,这是源土子对土系能量的掌控已达“同源相吸”之境。
他顺着泉眼往下挖,泥土湿润却不沾手,每挖一尺,便能感觉到空气中的土系灵气更浓郁一分。挖到三丈深时,铲子突然触到一块冰凉的物体,源土子心中一动,小心翼翼地拨开周围的泥土——一块巴掌大的黑色土壤赫然出现,土壤表面泛着金属般的光泽,哪怕被泥土包裹,仍能感觉到其中蕴含的厚重本源之力,正是九天息壤。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源道龙宇洪荒劫纪请大家收藏:(m.20xs.org)源道龙宇洪荒劫纪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